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具体效果及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5级本科临床专业见习生84名,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实验组采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学生主观测评及客观测评成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统计结果显示,通过逆向追踪法学习的实验组,主观测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客观测评中,见习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将逆向追踪法模式教学应用于临床见习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肺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2岁以前[1],2~4岁时,肺泡细胞数量达到成年人水平(3亿~6亿个),这之后肺泡的数量、大小和复杂程度可能还会继续缓慢增加,直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2-3]。越早发生在胸段的脊柱畸形,对胸廓的形态、活动度、容积影响就越大,同时产生的异常机械应力对肺细胞生长发育、组织分化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辅助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膝术后膝关节运动学恢复情况。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共80例ACL断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采用内减张技术辅助ACL解剖单束重建(实验组),40例采用常规术式(对照组)。采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后3、6、12月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6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同时与40例正常成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SNK分析。 结果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最大步长、最小步长、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月内外旋角(F=51.141、13.204)和前后位移(F=51.246、12.207)活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两组间屈伸角、内外翻角、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 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内减张技术重建ACL可早期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恢复疗效,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客观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多向分化潜能:指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持续增殖分裂并可以在不同微环境影响下向相应方向分化为多种组织的能力,即经过不同细胞因子的诱导,能够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血管内皮、肝、神经等细胞系类型,一般为干细胞或类干细胞所具备的能力。 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再造组织和器官所用的各类细胞,其中包括分化成熟的成体细胞和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应满足以下几点:采用微创或无创手段即可获取的组织,分裂增殖能力强,功能旺盛,无或仅有极微弱的免疫排斥反应,能够连续传代,且传代培养后不发生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的改变。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问题,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和应用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难点,成纤维细胞是各组织工程研究的热门选择。 目的:总结分析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身分化潜能以及对干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5至2019年)和PubMed数据库(2005至2019年)中有关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成纤维“干性”的研究新进展进行全面阐述。 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代谢旺盛、增殖能力强,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在不同微环境中可分化为不同细胞,拥有与干细胞一样强大的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常运用于转分化、细胞培养、损伤修复以及组织工程,其中促进干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尤为显著,今后应最大化利用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优势与干细胞共培养,为组织工程学提供种子细胞,为临床中创伤的修复提供更佳思路。 ORCID: 0000-0002-4261-361X(杨桂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本实验研究旨在研究使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慢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的方法,用于解决组织工程骨研究中种子细胞分化、增殖过程中的示踪问题。方法用携带eGFP的慢病毒转染第3代B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BMSCs,并通过描绘生长曲线来判定对BMSCs增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OI值为70时,经eGFP慢病毒转染后的BMSCs能够得到活性较好、转染率高的eGFP-BMSCs;转染后各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MOI=70与MOI=0时细胞增殖最好,MOI=100会对BMSCs增殖造成影响。结论 MOI=70时携载eGFP基因慢病毒转染BMSC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