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割阈值对锥形束CT(CBCT)重建数字化牙模型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需拔除智牙患者的CBCT,应用Mimics软件,根据不同灰度值(grey value,GV)进行阈值分割后,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所有患者均取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分别测量数字化模型和石膏模型上、下颌全牙列牙的近远中径。采用SPSS 16.0软件包中的配对t 检验、散点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不同分割阈值对重建的CBCT数字化模型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 不同分割阈值重建的CBCT数字化牙模型与石膏模型测量项目之间均数的差范围为-0.36~0.32 mm。以GV 1200、1400阈值分割后,重建的数字化模型测量值与石膏模型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阈值重建的数字化模型测量值与石膏模型有统计学差异(P<0.01)。CBCT重建数字化模型与石膏模型的测量值ICC均>0.95,其中,GV1200阈值重建的数字化模型ICC最高,为0.995。结论: 不同分割阈值对CBCT重建数字化牙模型的精度有一定影响,对不同结构的侧重也不同,临床上应加以选择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质量从而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规范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流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利用品管圈制定合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四手操作医护配合不默契率由80.95%降低到61.91%,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由42 min降低到21 min,有效进步率为5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口腔全科基地科内小讲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方法:针对口腔全科基地科内小讲课学习效率、带教质量欠佳等问题,结合品管圈的方法,以“提高科内小讲课效率”为目的,运用其相关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活动。 结果:通过针对住院医师及带教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小讲课平均出勤率由85%左右提升至98%左右,改善了小讲课效率,提高小讲课质量。 结论:及时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问题,善于运用有效的对策,结合品管圈活动中的方法,可提高科内小讲课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促进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根尖周炎为牙体组织损坏后的常见伴发病,主要表现为根尖周组织的破坏和牙槽骨的部分吸收。根尖周炎的病因,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细菌感染、物理及化学刺激均可导致根尖周炎,其中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多种细菌参与根尖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者们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感染根管内的相关致病菌,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1]。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PCR对菌群的检出率更高、更精确,尤其是对已知的难养厌氧致病菌的检测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