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2002~2003年上海市社区人群(年龄15~74岁)糖尿病患病率为6.2%,而在2007年针对上海某社区糖尿病危险因素开展调查的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是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情况上海市从2007年开始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如糖尿病自我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家庭照料者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招募80名密切接触患者的照料者.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对照组的照料者实施常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对干预组是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对照料者增加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干预6个月后测量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在干预前和干预完成时,两组家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PANSS、SDSS、ADL等量表及其因子平均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家庭患者在PANSS的阴性量表分因子、SDSS、ADL量表因子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的PANSS的阴性量表分因子和ADL量表躯体生活因子均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均<0.05),SDSS、ADL量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因子和ADL总分的平均得分比干预前和干预完成时都有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家庭照料者对该家庭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近期影响有限,但具有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控制、生活功能的远期效果.家庭照料者所提供的积极康复氛围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社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4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填写SCL-90量表。结果:调查学生SCL-90各项目与全国常模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存在的差异,其中焦虑、恐怖、偏执处于劣势。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在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不如全国常模,且在部分因子中劣于城镇学生。男生在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不如全国常模,且部分因子中劣于女生。毕业年级学生在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中不如普通人群,且在部分因子中劣于普通年级学生。结论:小学生高年级学生处于个体发展初期,其焦虑、恐怖水平较高,存在价值观刻板的偏执。外来务工子女、男生、毕业年级学生是心理弱势群体,应成为小学生心理干预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精神状况的实际效果,为提升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家庭康复成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常规随访、康复指导基础上结合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运用,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亲属应激量表(RSS)等评估治疗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量表结果。结果: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SAS、SDS、LSIA以及SSRS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因子中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t/t'=-2.498,-3.675,2.762,2.835,4.370,3.624;P0.05),且在SAS、SD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在LSIA、SSR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干预组在SAS、SDS、LSIA、SSRS、RS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2.810,2.892,-2.385,-3.089,2.011;P0.05)结论:认知团体心理治疗能作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系统的补充,显著减少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干预能通过改善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家庭康复氛围营造,使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对缓解家属心理应激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小、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困扰与需求,为开展有效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中4所社区小学4、5年级学生、6所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小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5.36,P0.01);初中学生除人际关系外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8.34,Z总均分=-8.51;P均0.01);高中学生各因子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15.65,Z总均分=-15.86;P均0.01)。初中年级心理因子阳性率增加较大,且初二年级的因子阳性率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总分=43.16、P均0.01)。男女性别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976,5.053,6.361;P均0.05),且不同校别的男女差异各有特点。起始年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9.380、P0.01;χ2=8.775,P0.05);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6.261,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初一、初二年级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态不理想且高考应激源效应明显;男女生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学生相对普通年级学生更可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社区医疗机构内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职业类别、工作部门及行政职务群体心理特征,初步探索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域分为远郊、近郊和城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45名工作一年以上的人员,填写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12项一般健康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结果男女两性在SAS与MBI-GS情绪衰竭、总均分和总分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执业类别者在职业倦怠量表的工作态度与成就感因子中的倦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工的工龄与心理健康、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工作态度及总分等因子呈正相关,员工的职称与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的成就感因子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人群接近。机构内男性的心理健康不如女性,机构不同执业类别、工作部门及行政职务的员工心理状况各不相同,机构内工龄较高且职称较低的员工是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体重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状况,为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上海某社区早孕建册的孕妇1 041例为研究对象,早孕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娩后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体重增加指南,分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和体重增长正常组,以自拟的孕期体重管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有效调查900例,孕期体重增长正常组507例(56.3%),一般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2.83±0.53)分,社会支持量表平均得分为(36.28±5.23)分;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393例(43.7%),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9±0.58)分,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34.07±5.80)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状况、产检医生是否固定、对医生指导的配合度、停止工作的孕周和年龄、产检医生对孕期体重增长的重视程度、孕前体重指数是孕期体重增长是否过多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社区医生在早孕期应加强孕妇规范化的体重管理,同时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状况评估,可为有效体重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以运动手环监测为基础的社区2型糖尿病个性化运动干预效果。方法在社区全科门诊随机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并采取不同干预方案。对三组人群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时进行理化指标检测、运动知识问卷调查和运动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干预前,三组人群各项评价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3个月时,三组人群的运动基本情况、运动知识因子、运动信念行为因子、运动依从性总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干预6个月时,三组人群各项评价指标均出现显著差异。结论个性化运动管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具有显著的近期收益;运动手环在短期内更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行为的养成,在中长期观察中具有更积极的综合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
龚定宏  张珺 《上海医药》2012,33(10):16-18,34
吸毒在当今社会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体问题,据公安部禁毒局的统计,2008年5月我国累计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有104.01万人,其中上海有29842人[1],而2009年3月我国累计在册吸毒人员总数上升至133.50万人,其中上海有32255人,吸毒人员增长迅速且有年轻化趋势[2]。另据统计,吸毒人员的犯罪率高达8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咨询在社区戒毒工作中运用的实际效果,拓展社区戒毒的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戒毒的工作效能,巩固戒毒效果,促进成功戒断。方法通过9节互动讨论、主题参观、电影观摩等多元形式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咨询对社区戒毒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后,干预组、对照组的配对t检验在SAS领域存在显著差异(M差值=-7.150,P=0.028),在SDS、就业动力领域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347、0.494);干预组在团体心理咨询前后的SAS、SDS、就业动力领域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是0.012、0.001、0.042,M差值分别为5.400、6.950、0.200)。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降低社区戒毒人员的焦虑水平,对降低抑郁、激发就业动力具有积极作用。社区戒毒工作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