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入院时及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sP-selectin的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 慢性乙肝组的sP-selec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肝病痛情的加重有升高趋势,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恢复sP-selectin明显下降(P〈0.01),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含量,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说明sP-selectin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脏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对肝再生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分裂,但在肝损伤(外科切除、化学性或病毒性损伤)后会表现出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肝脏部分肝切除(PH)术后,残余肝细胞几乎同时立刻进入G1期,约1周就基本恢复到原有的肝脏重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邱隆敏  龙骏  王珊珊  黄梅 《临床荟萃》2006,21(6):423-424
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种,近年来发现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选择素与慢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可溶性E-选择索(sE-selectin)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etin)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含量变化,我们动态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60例患者外周血sE-selectin和sP-seleetin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母要传播特点及阻断措施.方法对63例乙肝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新生儿感染率34.9%,HBsAg( )、HBeAg( )孕妇所生新生儿的感染率高达72.7%.结论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研究显示新生儿乙肝感染率高低与孕妇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小青龙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降钙素原(PCT)、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笔者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84例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PCT、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吸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CT,Pa O2,Pa CO2,FVC,FEV1/FVC,FEV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CT和Pa CO2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老年AECOPD患者实施小青龙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促使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下降,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膀胱灌注羟喜树碱和吡柔比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01~2015-12收治的膀胱癌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TURBT术后的NMIBC患者分为羟喜树碱组和吡柔比星组,各38例,于术后1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化疗费用。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羟喜树碱组1年内复发率高于吡柔比星组(P0.05),但两组2年内、5年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柔比星组灌注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高于羟喜树碱组(P0.05)。结论羟喜树碱和吡柔比星均可有效预防NMIBC术后复发,吡柔比星对预防术后短期内复发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多且价格较贵,而羟喜树碱不良反应少且价格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黄梅  王珊珊  龙骏 《贵州医药》2006,30(6):543-544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与摄取海洛因相关的选择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伤的脑病,临床以小脑受损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198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首次发现的,此后近20年的时间内,只在欧美等地有零星的报道,在亚洲仅台湾于1997年曾发现1例。广州南方医院自今  相似文献   
8.
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所用降酶药较多,对急性肝炎疗效肯定,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差、疗程长。已有报道用强力宁效果较好,我院于1994~1996年应用甘利欣与强力宁对照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甘利欣疗效优于强力宁,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42例患者系我院住院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均为男性,随机配对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甘利欣及强力宁治疗。其中包括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30例,13例经肝活检证实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合。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5项及抗一HCV,42例患者中HBsAg、抗一HBC。HBe…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菌株变异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近年来伤寒、副伤寒有轻型化及不典型化的趋向,此可视为菌株与药物长期作用后而发生的菌株变异动力学改变.这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认识其中一些规律,现将我院1996年~1997年收治56例甲型副伤寒病人资料整理如下,做为甲型副伤寒菌株变异动力学初探。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肝再生障碍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肝炎是一种以短期内肝功能急剧恶化、出现肝功能失代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重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较常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多见于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短期内肝损害急剧加重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近十年来对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治疗方法也有较大改进.肝移植挽救了部分患者的生命,成为目前治疗重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因供体不足、价格高及术后长期免疫抑制等问题使肝移植在现阶段不可能成为我国治疗重型肝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