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美霞 《当代医学》2008,(14):32-33
目的 探讨早产危险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早产和按1:1随机选择的足月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j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早产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检次数过少(χ1)、孕期负性事件(χ2)、存在妊娠合并症(χ3)、胎膜早破(χ4)、职业(χ5)(农民)这5个因素与早产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1.774+4.212×X1+3.368 ×X2+1.563×X3+1.973×X4+1.342×X5. 结论 早产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再次下腹部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式剖宫产术与经典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主要不同之处是子宫肌层一层连续缝合,不缝合脏、壁层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开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为了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需再次开腹手术者的影响,对60例因不同原因行再次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瘢痕子宫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在临床上这些孕妇的分娩方式多有争论,传统的方法是遵循“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处理。我们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经阴道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黎美霞 《当代医学》2008,(13):32-33
目的 探讨早产危险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5例早产和按1:1随机选择的足月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早产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检次数过少(X1),孕期负性事件(X2)、存在妊娠合并症(X3)、胎膜早破(X4),职业(X5)(农民)这5个因素与早产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1.774+4.212×X1+3.368×X2+1.563×X3+1.973×X4+1.342×X5.结论 早产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黎美霞  龚慧珍 《海峡药学》2009,21(12):166-16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稽留流产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伍配米素前列醇,对照组采用乙稀雌酚,根据具体情况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出率87.8%;清宫时宫口容易扩张、术中出血(37.4±12.8)mL、手术时间(8.6±1.6)min、人流综合征1例、无再次清宫、阴道流血时间(4.8±1.8)d;对照组自然排出率13.3%、术中出血(52.9±18.7)mL、手术时间(13.2±2.7)min、人流综合征8例、再次清宫11例、阴道流血时(9.5±2.4)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4例有轻微恶心、腹泻,未经特殊处理;对照组有9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3例经注射"胃复安"后症状好转。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患者痛苦轻、不良反应小、恢复快,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远程检查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方法 参照现场检查工作流程,讨论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在远程检查具体环节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 基于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开展药物警戒远程检查可以达到检查目的,并有助于提升检查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更早发现和解决药品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美霞 《海峡药学》2007,19(9):54-56
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检验方法,对细菌、霉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科学可靠〔1〕。方法采用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银黄颗粒、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和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采用常规法回收率均>70%,银黄颗粒常规法回收率<70%,蛇胆川贝液细菌采用常规法回收率>70%,白色念珠菌常规法回收率<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银黄颗粒细菌霉菌、蛇胆川贝液霉菌回收率均可达70%。控制菌检查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采用常规法检验、银黄颗粒细菌霉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蛇胆川贝液细菌采用常规法、霉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4品种控制菌都采用常规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危险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5例早产和按1:1随机选择的足月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早产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检次数过少(X1),孕期负性事件(X2)、存在妊娠合并症(X3)、胎膜早破(X4),职业(X5)(农民)这5个因素与早产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1.774 4.212×X1 3.368×X2 1.563×X3 1.973×X4 1.342×X5.结论 早产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镜(EM)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对三法作了比较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无菌检查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2000版自2000年7月1日执行以来,现已执行了3年多。其中,无菌检查是检查药品、敷料、缝合线、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在日常药品检验中,实验最多的是注射剂的无菌检查。现将无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经验体会总结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