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积极探索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是目前肾脏病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越来越多学者指出,肠道菌群变化与CKD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CKD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后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继发肠源性毒素堆积,加重CKD进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CKD与肠道菌群研究进行概述,进一步探讨以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作为CKD防治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IgAN)或称为Berger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人群发病率约为15~40pmp/年,其发病情况具有很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在我国约占肾小球疾病的47.5%。我科收集5年来IgA肾病7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就其特点、相关关系及肾脏活检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厦门市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2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 L银杏达莫注射液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TP/24 h)、总胆固醇(TC)、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5%、9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24 h、Scr、BUN、TC、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P/24 h、Scr、BUN、TC、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 ,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方法 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 0(即刻)、4、8、12、16、20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 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CK-MB、cTni于CPR 4 h开始升高,CK-MB于12 h达峰值,cTnI于16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 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l于CPR 4 h开始升高,20 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 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 h、16 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 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 2 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 h或16 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 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 20 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 ,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方法 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 0(即刻)、4、8、12、16、20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 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CK-MB、cTni于CPR 4 h开始升高,CK-MB于12 h达峰值,cTnI于16 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 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l于CPR 4 h开始升高,20 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 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 h、16 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 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 2 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 h或16 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 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 20 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继义  刘仁孝 《四川医学》1989,10(3):156-157
椎体间内固定钉(简称椎体钉)是国产的脊柱前路新型固定装置,结实,价廉,固定效果好。1985午10月至1987年9月,我院应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计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61岁。脊柱骨折脱位17例。胸126例、腰17例、腰23例、腰41例。合并截瘫13例。曾行Harrington-Lugue装置内固定4例,棘突钢板螺栓内固定1  相似文献   
7.
22例急性心梗(AMI)患者住院后两周左右(平均12.50±4.39天)进行踏车运动试验。结果发现早期运动试验(EET)时有10/22例(占45.45%)阳性,其血压和心率乘积的最大值为2782±776bPm.kPa,代谢当量为4.96±1.20METs,总运动时间达9.95±2.23分。随访3月~2.5年(平均1.33±0.84年),发现EET阳性者心脏事件比阴性者多(X=4.77,P<0.05),其恢复家务的时间迟于阴性组(P<0.05),而工作恢复则无显著差别。而EET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复工率、复工时间、恢复家务的时间和比率均比之多和早,二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性生活恢复方面虽然两者相差不多,但时间上EET者较为提前,且EET者能较早地从事体育锻炼。这些结果可以说明,作为一个客观指标,EET结果对指导生活质量的改善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限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MILLER手术进行动脉限流患者共12例,手术前内瘘均进行彩超检查,手术中使用泰尔茂6F血管鞘芯置于距瘘口2cm的近端动脉表面,用7号丝线套圈2处,并于手术中实时彩超监测,通过调节丝线套圈的松紧度使肱动脉流量在800~1000ml/min,于手术当天、手术后3个月及手术后6个月复查内瘘彩超。结果①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的平均直径较手术前缩小[(3.32±0.28)比(4.85±0.35)mm,t=20.282,P=0.001],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直径分别与手术后3个月(t=-1.295,P=0.209)及手术后6个月(t=-1.342,P=0.1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手术后肱动脉流量较手术前下降,[(913±33)比(1905±243)ml/min,t=13.923,P=0.001],手术后3个月(t=-0.364,P=0.719)及手术后6个月(t=-0.806,P=0.429)复查肱动脉流量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MILLER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套圈精确,可以对高流量动静脉内瘘进行有效限流,手术后内瘘血流量稳定,术式简单易做,安全有效,花费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感染(尿感,UTI)是泌尿科最常见的疾病,人群发病率约2%,在育龄妇女中达5%,而其中有近半数是肾盂肾炎,但常漏诊和误诊,据国内资料临床上误诊率达17.5%。为提高警惕性和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7-2002年期间随机取出248例肾盂肾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氯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3 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钾治疗后 ,分别于 4周、8周、12周观察其血压、2 4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口服氯沙坦钾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 ,5 7%患者单用既可使血压达到显著下降 ,43 %需加用氢氯噻嗪片后达显著下降 ,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可减少尿蛋白排泄量 ,治疗 4周后 2 4h尿蛋白排泄量与治疗前比有显著下降 (P<0 .0 1) ,治疗 12周进一步下降 ,与治疗 4周后比亦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血肌酐 (Scr)治疗 4周后略有上升 ,平均升幅 8.9± 4.8% ,但 4周至 12周继续治疗血肌酐不再升高 ,肌酐清除率 (Ccr)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P>0 .0 5 )。结论  氯沙坦有显著的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对肌酐清除率无影响 ,血肌酐水平治疗初期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