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腹腔灌洗联合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内科保守治疗组(A组18例)、腹腔灌洗组(B组12例)、腹腔灌洗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C组15例)三组间腹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C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A组和B组;C组CRP浓度、ALI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腹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B组和C组均短于A组(P<0.05,但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灌洗和前列地尔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但3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灌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优于单纯的保守治疗和腹腔灌洗。  相似文献   
2.
大肠小扁平腺瘤、息肉样腺瘤p53、p2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表达,探讨小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小扁平腺瘤(A组)和30例息肉样腺瘤(B组)以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C组)的p53、P2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p21 在A、B、C 三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8%、56%;33.3%、36.7%;5%、10%.P53阳性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率:A、B组分别与C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A组高于B组,但卡方检验P>0.05,无统汁学差异;A组进一步与B组中直径<1.0cm的腺瘤的p21阳性率(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p53、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息肉样腺瘤有差别,可能更易于恶变.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56岁。清晨锻炼身体时突然呕吐少量暗红色血液,约半小时后又呕血500ml,予急诊收住内科。近日无上腹疼痛及服药饮酒史,既往无肝炎、胃病史。查体未发现肝硬化体征,腹部无压痛及包块。初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予止血剂、H_2受体拮抗剂及输血等治疗。入院后24小时内又呕血三次计1600ml,排暗红色血便一次约400ml,虽经积极输血,仍不能维持血压至正常范围,未作急诊胃  相似文献   
4.
弥漫浸润型胃癌内镜分型及诊断的探讨附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浸润型胃癌(Borrmann Ⅳ型胃癌,以下简称Ⅳ型胃癌)是进展期胃癌的一种类型,由于此型肿瘤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呈弥漫性浸润的方式生长,先累及粘膜下层,再沿胃壁向四周扩展,胃粘膜形态变化不著,因此胃镜下表现常不如进展期胃癌的其它类型明显,而且细胞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钳取的活组织病理检查不易找到肿瘤依据,此类患者可造成内镜诊断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注射及微波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性出血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方法很多 ,有注射、热探头、电凝、微波、激光等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始采用注射、微波或两者联合应用的方法来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活动性出血 72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2例中男 4 5例 ,女 2 7例 ,年龄 12~79岁 ,平均年龄 4 7 6岁。 72例均有黑便 ,同时伴呕血3 9例。 4 0例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史 ,3 2例为初次出血。内镜证实为球部前壁溃疡 3 7例 ,后壁溃疡 11例 ,大弯溃疡 13例 ,小弯溃疡 11例。 72例中渗血 50例 ,喷血 2 2例。1.2 治疗方法 对内镜证实为DU活…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组患者均为2001年10月~2002年3月期间,因消化道症状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要求治疗的患者,共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5岁。分布:食管2例,胃部8例,大肠30例。其中最多  相似文献   
7.
术中内镜诊断钩虫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黄熙源,金琳,胡宗宇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黑便三月余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两肺无异常,心尖区二级收缩期杂音,中上腹轻压痛。化验:RBC1.35×10(12)/L,Hb30g/L,大便隐血++...  相似文献   
8.
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Olympus CF240型电子结肠镜及OlympusBX41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其腺瘤旁组织、26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小扁平腺瘤中p53、p21、ER、PR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12%(6/50)、10%(5/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ER、PR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大肠癌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ER、PR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药物治疗消失率低,笔者采用内镜下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肉瘤误诊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 ,6 2岁 ,住院号 8396 8,反复中上腹痛 2 4年余 ,于1999年 7月 2 6日因中上腹不适 ,解柏油样便入院。曾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窦炎。入院体检 :轻度贫血貌 ,余无阳性体征。血压 :16 / 12kPa(1kPa =7.5mmHg)。化验 :血红蛋白 110 g/L ,RBC 3.5× 10 12 /L ,WBC 4× 10 9/L ;肝肾功能及血脂均正常。胃镜诊断 :(1)胃体上部后壁黏膜下肿瘤 ;(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S2 期 ) ,伴球部变形 ;(3)慢性浅表性胃炎。胸片 (- )。B超 :肝内有血管瘤。CT :提示胃体小弯侧平滑肌肉瘤伴溃疡形成。临床诊断胃体平滑肌肉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