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评价谷氨酰胺双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人.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化痰、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谷氨酰胺双肽,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CD3、CD4、CD4/CD8、CD8的表达水平,测定血常规及营养学指标,伴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的6例被CT误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内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6例支气管内错构瘤病灶均位于大支气管内,其中右侧支气管4例,左侧支气管2例。行增强扫描的4例中未见强化2例,2例轻中度强化。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钙化2例,均未见脂肪密度。6例支气管内错构瘤误诊为肺癌的4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异物1例。结论:支气管内错构瘤CT表现不典型,易致误诊,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DSCT)双相肺容积及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评估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福州肺科医院CT室确诊COPD患者60例为COPD组,健康志愿者45名作对照组,均进行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的低剂量双相DSCT扫描,比较两组DSCT各项容积及密度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最大吸气末容积Vin:(5229.18±1268.26)mL,最大呼气末容积Vex:(3507.55±1208.74)mL,双相肺容积差(Vin-Vex):(1721.63±852.21)mL,最大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816.23±26.03)HU,最大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742.79±56.85)HU,双相平均肺密度差(MLDin-MLDex):(-73.45±53.82)HU,与对照组比较,Vin增高、Vex增高更明显,(Vin-Vex)明显减少,MLDin、MLDex明显下降,(MLDin-MLDex)明显减少.相关性分析中,两组Vin、(Vin-Vex)均与FVC显著相关(P<0.01),Vin、MLDin与FEV1%预相关,与FEV1/FVC相关性更好(r=-0.593、0.444,P<0.01、<0.01),Vex与FEV1%预、FEV1/FVC显著相关(r=-0.451、-0.589,P<0.01、<0.01),MLDex与FEV1%预、FEV1/FVC显著相关(r=0.485、0.517,P<0.01、<0.01).(MLDin-MLDex)与FEV1%预、FEV1/FVC相关(r=-0.382、-0.332,P<0.01、<0.01).结论 低剂量DSCT肺容积及肺密度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有效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肺内型者27例,支气管内型者6例,表现为肺内或大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缘均光滑,有钙化者11例,其中爆米花样钙化2例,有脂肪密度者10例,既有钙化又有脂肪密度者2例,行增强者19例,其中未强化者6例,10例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结论肺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边缘光整,内含钙化和脂肪有助于诊断,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2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参数在疗效评价中的价值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5例在靶向治疗前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患者依据EGFR表达情况分为阳性组(n=37)和阴性组(n=8),依据疗效分为缓解者(n=25)和未缓解者(n=20)。分析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通透性(PMB)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比较靶向治疗前后各灌注参数值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各CT灌注参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存在EGFR表达无关(P0.05);缓解组的BF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靶向治疗前后缓解组BF、PMB值均有显著下降,未缓解组靶向治疗前后对比BF、BV值均有上升(P0.05);将BF值下降认为靶向治疗达到缓解,CT灌注参数预测RECIST评价有效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84.51%及100%。结论 CT灌注参数有助于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Rho/Z)在孤立性肺结节中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0例双能量平扫及增强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恶性组68例,良性组62例,利用Rho/Z应用程序对平扫及增强静脉期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参数Rho、Z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时,恶性组Rho (31.1±22.33)HU明显高于良性组(24.69±20.91)HU,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0.05),Z与DE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静脉期,恶性组Rho (35.3±20.85)HU明显高于良性组(24.73±17.93)HU,两组之间可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0.05),Z与DEI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的鉴别诊断中,平扫及增强静脉期Rh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696。结论:DSCT双能量技术Rho/Z有一定特征,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