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传统中药槟榔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后抑郁症纳入标准的患者102例,其中槟榔胶囊治疗组52例,百忧解对照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计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槟榔胶囊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显著有效率为48%,总有效率82.3%,与百忧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或者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在6~16岁之间[1].随着这个群体的增加,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形成机制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内容.生活事件是常见的社会心理应激源,大量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二者之间的调节变量,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等,但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有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研究鲜见.本研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一点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研究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对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研究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Richard Christie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谋略与日常社会行为联系起来,用以描述为达目的,缺乏对常规道德的关心,不惜使用欺诈手段来操纵别7人的行为.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进入人格心理学范畴.本文以梳理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及其相关研究为基础,逐步厘清各研究的内在逻辑,并对该主题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操纵策略量表,考察其测量学指标.方法 对583名武汉市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操纵策略量表进行因素分析和效、信度检验.结果 ①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24个项目,抽取6个因子,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64.559%.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此6因素模型拟合良好;操纵策略和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相关显著.③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14,0.866,重测信度为0.701,0.837.结论 修订后的操纵策略量表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 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信使RNA(IL-1β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纳络酮治疗组IL-1β mRNA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可通过降低脑内IL-1β mRNA水平来减轻IL-1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观察逍遥散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我们作了以百忧解为对照组的随机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逍遥散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 85 .3 % ,与百忧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相似文献   
8.
卒中的致残率很高,残疾患者通常需要他人照顾。研究表明,非正式照顾者对卒中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在职业护理上的财政支出。因此,了解非正式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110名运动员大学生和122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现在自我投入"维度[(5.09±1.07)分]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在"过去的危机"维度[(2.19±1.12)分]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员大学生与大学生运动员在同一性地位总体分布显差异著,运动员大学生处于A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处于MD和D状态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②运动员大学生在躯体化[(1.98±0.42)分]、强迫[(2.21±0.51)分]、人际敏感[(2.09±0.53)分]、抑郁[(1.85±0.53)分]、焦虑[(2.47±0.58)分]、偏执[(1.98±0.21)分]、精神病性[(1.79±0.22)分]和总均分[(2.00±0.34)分]上显著高于常模,在敌对[(1.43±0.48)分]和认知因子[(1.64±0.31)分]上显著低于常模;③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三个维度与心理症状7个因子和总均分显著负相关,自我同一性越成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 运动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独特性,自我同一性发展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