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4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观察组(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组)各42例,两组干预前后的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采用BSES量表和POMS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的BSES量表和POMS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与3个月两个量表的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的影响相对较大,有助于患者保持较好的治疗心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面神经主干平均直径约1 mm,有5分支如丝线。术后3 d面神经轻度不全麻痹18例,术后7 d恢复8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8例。随访3个月-2年,其中1例因切断面神经下颌缘支行吻合术的患者,半年后恢复;1例损伤面神经颧支,左眼睑闭合无力;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耳垂麻痹18例,1年后恢复;无腮腺漏,无肿瘤复发。结论:复发性、多发性以及深叶腮腺肿物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自攻型微型钛钉种植体作支抗压低过度伸长后牙,以便义齿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12名缺牙时间3年以上,对牙台牙伸长而要求修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只有一个牙齿伸长,平均伸长2.8mm。在伸长牙的近中舌(颚)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一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舌(颚)侧的种植体上,并由近中舌到远中颊斜跨过伸长患牙的牙台面。利用橡皮链的弹性产生一个持久的下压力,压低伸长的患牙。结果全部12例患者均得到满意效果,平均压低3mm,平均压低时间为4个月。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的压低单个伸长后牙,且对邻牙无不良影响,在目前压低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压低伸长后牙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奥硝唑片用于治疗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全身性不良反应。方法将94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7),使其在接受常规局部治疗的同时,分别服用奥硝唑和甲硝唑,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组为66.0%,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奥硝唑的不良反应较小,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较大,尤其对胃肠道刺激显著。结论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时,奥硝唑的效果显著,全身性不良反应也小于甲硝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对46例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先矫正畸形,正畸后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结果 1-4年随访,前牙美观对称,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修复与固定正畸矫治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月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49-205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87例口腔疾病患者,将这87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采用舒适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然后将另外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于口腔护理的满意度,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所得数据记录。结果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23例,比较满意的有11例,一般满意的有7例,不满意的有4例,护理满意度为91.1%,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17例,比较满意的有9例,一般满意的有6例,不满意的有10例,护理满意度为76.2%。结论对于口腔临床治疗,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39例需要口腔正畸的患者,观察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结果:患者均对微型种植体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微型种植体本身比较稳定,矫正治疗结束后,所有正畸患者面形良好,效果理想。结论:微型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可以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抗,并且操作过程简便灵活,可靠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复位后牙髓的存活率和死髓后根管治疗术的质量。方法:正畸方丝弓技术复位固定92位患者176个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后2年内观察牙髓活力情况,配合应用氢氧化钙对部分死髓牙进行了根管治疗术。结果:就诊时间1h内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复位固定6个月后有平均53.52%的患牙电牙髓活力测试为阳性反应,X线片显示平均60.56%患牙牙根根折处和根尖周有较完整硬组织屏障形成;配合应用氢氧化钙治疗9个月后的死髓患牙X线片显示平均73.91%其根折处和根尖周有较完整硬组织屏障形成,6.52%患牙因根折处和根尖周出现明显炎症和根吸收而拔除。结论:牙根中部以下根折恒前牙应及时正确复位,定期复查,死髓患牙应尽早充分地应用氢氧化钙,促进根折处和根尖周形成硬组织屏障,绝大部分患牙都能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口腔正畸中,支抗通常被用来抵抗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支抗是否稳定是牙颌畸形矫治决定因素,例如牙齿的移动和数目等都与支抗的稳定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于我院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6例(41颗)埋伏阻生前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26颗。结果:41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15颗埋伏前牙经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6颗行导萌术治疗,5~10个月后萌出排齐。导萌组有2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可以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