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相对缺乏的婴幼儿102例,分为以下用药方案:A组:一次性维生素D 15万IU;B组:一次性维生素D 20万IU;C组:一次性维生素D 30万IU;D组:每日维生素A 3600 IU+维生素D 2000IU,持续1个月.一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A、B、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均高于D组(P<0.01);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高于A、B组(P<0.01).结论:一次性维生素D 15~20万IU的是安全有效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舟山市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舟山市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年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比较2007~2011年流动儿童保健管理、营养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情况。结果:2007~2011年流动儿童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儿童死亡率均高于本地儿童;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与本地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舟山市流动儿童各项保健服务有待改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法调查浙江省舟山市区0~6岁儿童9984名,根据WHO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2006》的一定身高相对应体质量的中位数作为身高标准体质量诊断肥胖,并以“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近、身高相差≤5om”随机选择正常儿童进行1:1配对调查肥胖影响因素及血脂水平。结果9984名儿童中超重总检出率为15.48%,男、女童分别为17.21%和13.71%;肥胖总检出率为5.58%,男、女童分别为6.99%和4.12%,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9.64、62.84,均P〈0.01),肥胖及超重均以1岁以内及4岁后检出率高,男童明显高于女童;肥胖度分布各年龄组均以轻度肥胖居多;肥胖儿童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肥胖儿童(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较少(P〈0.01),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家族史、出生体质量超过4000g为影响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结论浙江省舟山市区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以1岁以内及4岁后检出率高,与肥胖家族史、出生时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将2002—2009年来我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1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龄的正常患儿作为对照所有组,分析家族因素、母体因素和新生儿因素等近50项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在脑瘫组136例中有高危因素的123例,〉2项高危因素的98例;正常儿童组有高危因素的78例,〉2项高危因素的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妊娠用药、早产、先兆子痫、宫内感染、生后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和非正常分娩等为最多见的病因。结论小儿脑瘫与妊娠期、新生儿期的各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应认真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干预工作.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6.
<正>为了解舟山市定海区集居儿童的健康状况,探讨集居儿童卫生保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对2007—2011年集居儿童健康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7—2011年,对舟山市定海区4~6岁的集居儿童进行健康检查,5年总体检人数城区为30 492人,农村为17 674人。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的术中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由于操作相对简单,既往常规在无麻醉情况下手术,术中操作常让孕妇感觉到严重的不适和疼痛,并产生剧烈的恐惧心理。93%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诱发人流综合征,严重者甚至昏厥、抽搐。我科自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后,明显了消除患者的不适和疼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重吸收和钙在骨骼的沉积[1]。维生素D在肝脏中被羟化为25羟胆骨化醇,然后在肾脏中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后者作为一种激素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不仅与钙代谢相关,在维持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降低许多慢性疾病风险中发挥作用[2]。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是评价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3]。为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入园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我们对2011年07-09月入园(幼儿园)儿童进行25羟维生素D3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4—8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和入托入园体检的0~6岁儿童共813名,取清晨空腹血,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离子电极法、磷钼酸紫外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水平。结果 813名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相对缺乏、合适水平和过量的分别为118(14.51%)、235(28.91%)、459(56.46%)和1名(0.12%)。男童和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87.37±38.42)nmol/L和(89.00±50.58)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男女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39±0.12)mmol/L和(2.37±0.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男女血清磷水平分别为(1.74±0.08)mmol/L和(1.77±0.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1)。男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水平随年龄变化,2~6岁的儿童需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