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变化趋势,分析IFN-γ/IL-4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7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治疗的预后分为存活组(成功治疗并转出ICU,n=52)与病死组(ICU住院期间死亡,n=23).分别取两组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记录并比较入院第1、3、5天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4及IFN-γ/IL-4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IFN-γ/IL-4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低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5天IL-4水平高于第1、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高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L-4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3、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5天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天IFN-γ/IL-4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IFN-γ/IL-4组存活率明显低于高IFN-γ/IL-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IFN-γ和IL-4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检测IFN-γ/IL-4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镇静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颅脑手术重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BIS监测下镇静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0)及治疗后第1天(T1)、第3天(T2)和第5天(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在T0的HR、MAP、CRP、FBG、APTT水平及APACHEⅡ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在T1、T2和T3逐渐降低,且均维持在正常水平,但观察组HR和MA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CRP水平在T1、T2、T3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在T1、T2、T3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FBG水平在T1、T2依次升高,T3有所回落,但观察组在T1、T2、T3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APTT水平在T1、T2、T3均低于T0,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在T1、T2、T3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在T1、T2、T3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术后重症患者通过BIS监测下镇静联合亚低温治疗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等方面而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治过程、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有在急性胆碱能危象与呼吸困难,经治疗后存活18例(78%),死亡3例(13%),放弃治疗2例(9%)。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SIRS评分对ICU危重症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70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预后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 70例患者中,存活51例,占72.9%,死亡19例,死亡率为27.1%;在死亡的患者当中SIRS评分高的死亡率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ICU患者,SIRS评分分值高可能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从呼吸机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出发,尽可能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重点探讨呼吸机不良事件的范围以及如何对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临床角度观察炮烟急性中毒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分析技术,对中毒后缺氧性脑损害的数种代谢产物浓度进行动态监测。探讨缺氧性脑损害时其代谢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评价^1H MRS在硫铁矿炮烟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收住ICU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DT组23例实施PDT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23例实施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比较两组镇静剂用量、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疤痕大小、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T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45.88±14.53)mg和(117.18±22.55)mg,手术时间分别为(9.66±3.25)min和(17.63±3.8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7±2.41)ml和(14.18±3.61)ml,切口大小分别为(1.52±0.38)cm和(3.72±0.27)cm,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87±0.32)d和(6.63±1.15)d,手术疤痕大小分别为(0.26±0.04)cm2和(1.39±0.26)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前监测PDT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7.44±3.17)mmHg(1mmHg=0.133kPa)和(76.15±3.86)mmHg,心率(HR)分别为(81.67±5.37)次/min和(80.69±4.82)次/min,SpO2分别为(97.92±1.76)%和(97.83±1.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测MAP分别为(82.81±4.20)mmHg和(88.63±8.96)mmHg,HR分别为(85.35±7.77)次/min和(92.17±12.23)次/min,SpO2分别为(95.22±2.73)%和(91.38±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MAP变化值分别为(5.37±1.18)mmHg和(12.48±4.52)mmHg,HR变化值分别为(3.68±2.03)次/min和(11.48±6.02)次/min,SpO2变化值分别为(2.70±0.89)%和(6.45±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χ2=8.1778,P〈0.01)。结论 PDT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微创急救技术,值得在ICU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开成  刘良燕  鲁厚清 《安徽医学》2009,30(10):1206-1208
目的评价X线辅助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在危重症早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7例不能经胃直接肠内营养的早期危重病患者,在X线辅助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再将鼻胃管自对侧鼻腔置入胃内减压引流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X线下可将鼻空肠营养管放置至Treitz韧带30cm以远的空肠部位和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胃管置入胃部,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24-52min,平均(35±10.6)分钟,置管后导管在位良好,喂养及引流过程顺利,空肠管留置时间7-21天,平均(14±6.5)天,发生鼻窦炎1例,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道管理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邰春  鲁厚清  汪洋 《医学综述》2014,(8):1515-1516,1525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急诊ICU于2012年612月收治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观察撤机结果,根据治疗后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血钾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26例(65.0%),撤机失败14例(35.0%)。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氧合指数上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失败组在白细胞数、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上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努力寻找撤机失败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9岁.于2011年9月25因腹痛5h就院.9月26日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诊查MRI+ DWI示右侧额叶大片状脑梗死.夜间出现高热,呼吸急促,SPO295%左右,经加大氧流量有所好转.27日晨SPO2再次下降转入ICU科.体检:神志呈模糊状,右侧肢体活动明显,左侧肢体偏瘫,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应存在,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右侧为甚,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腹膨隆,压痛(+),肠鸣音未及,移动性浊音不明显,双下肢无明显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WBC:18×109/L,RBC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