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体外药敏试验──集落形成法与~3H-TdR掺入法的初步研究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研究室樊亚群,黎之楣湖南医科大学药理研究室魏立勇,彭祥鄂近十多年国内外一些作者用集落形成法或同位素掺入法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进行体?..  相似文献   
2.
人体肿瘤干细胞软琼脂集落培养:III,玻璃毛细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智敏  魏立勇 《癌症》1992,11(2):145-147,149
  相似文献   
3.
A newly established human tumor clonogenecity assay - the glass capillary tube culture technique (CAP assay) to described. With this method, we observed the in vitro anticancer efficiency of several antineoplastics on human solid tumors and acute non-lymphatic leukemia (ANLL) specimen. Com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two-layer agar culture assay (2-LAC assay). The CAP-assay had a higher culture success rate, higher plating efficiency (PE) and shorter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ing and that the CAP assa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2- LAC assay for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and may be applied clinically.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玻璃毛细管法对人体实体瘤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共40份标本进行了体外集落培养,成功率为80%(32/40),集落形成率介于0.045%—0.79%之间。此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体外药物敏感信息,适宜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进玻璃毛细管培养人体肿瘤干细胞集落形成法,并将其应用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分析,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体外测定药物敏感性方法,与经典的平皿双层琼脂法比较,本法培养成功率高,试验周期短,细胞需要量少,集落形成率高,可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修改的Hamburger-Salmon双层琼脂技术观察了阿克拉霉素B(ACM-B)、阿霉素(ADM)和顺铂(PDD)三种药物对10种类型人体实体瘤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试肿瘤标本中有13/21、13/20和7/11分别对ACM-B、PDD和ADM敏感。ACM-B对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胃癌和肝癌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