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检测血液抗菌肽37(LL-37)及白三烯(LTS)对5岁以下喘息儿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07例喘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将其分为API阳性组(35例)、支气管肺炎组(37例)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组(35例),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5岁以下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LL-37抗菌肽、LTS水平与第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结果对照组LL-37抗菌肽水平与FEV1/FVC值均高于API阳性组、支气管肺炎组、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TB4、LTC4、LTD4及LTE4水平均低于API阳性组、支气管肺炎组、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L-37抗菌肽与FEV1/FVC呈正相关(r0,P0.05),LTB4、LTC4、LTD4及LTE4与FEV1/FVC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5岁以下喘息儿童经LL-37抗菌肽与LTS检测,能进一步分析喘息病因,并为评估患儿肺功能变化提供依据,为5岁以下喘息儿童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浆LL-37抗菌肽、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白三烯(LTS)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与治疗的72例哮喘患儿、60例非喘息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哮喘组、肺炎组,同时选取相同年龄的60例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儿童血浆LL-37抗菌肽、KL-6以及LTS水平。检查各患儿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FEV1%,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LL-37抗菌肽、KL-6、LT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浆LL-37抗菌肽、KL-6、LTS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VC、FEV1、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FVC、FEV1、FEV1%显著低于肺炎组与对照组,肺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L-37抗菌肽与FVC、FEV1、FEV1%呈负相关(P<0.05),血浆KL-6与FVC、FEV1、FEV1%呈负相关(P<0.05),血浆LTS与FVC、FEV1、FEV1%呈负相关(P=0.000)。结论哮喘患儿血浆LL-37抗菌肽、KL-6水以及LTS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及正常儿童,与肺功能呈负相关,提示LL-37抗菌肽、KL-6、LTS与哮喘的发病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岁以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岁以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60例,分析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体征;随访2年,整理统计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喘息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多发于1~3岁的小儿,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突发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对称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本组160例患儿中,随访期间有42例患儿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26.2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在母乳喂养时间、是否按时接种卡介苗、是否为易过敏体质、是否被动吸烟、是否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无哮喘家庭史、是否肥胖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是否饲养宠物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按时接种BCG、母乳喂养4个月、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是喘息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保护因素(OR1,P0.05);而易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哮喘家庭史、肥胖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对监护人行健康宣教,普及相关知识,提倡母乳喂养(时间4个月),按时接种BCG、应用免疫球蛋白,增强体质,为小儿提供无烟环境,减轻体重,以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岁以下喘息儿童血清白三烯(LT)、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抗菌肽37(LL–37)水平及KL–6、LL–37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喘息患儿100例,根据哮喘预测指数(API)及临床诊断结果分成API阳性组(n=34)、喘息性支气管炎组(n=31)、支气管肺炎组(n=35),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清KL–6、LL–37、LT表达水平以及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即FEV1/FVC,分析KL–6、LL–37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儿的KL–6、LTB 4、LTC 4、LTD 4、LTE 4水平高于对照组,LL–37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的血清KL–6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血清LL–37低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KL–6水平低于支气管肺炎组,三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对照组,且API阳性组的FEV1/FVC低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KL–6与FEV1/FVC呈负相关(r=–0.657,P0.001),血清LL–37与FEV1/FVC呈正相关(r=–0.733,P0.001)。结论:通过测定5岁以下喘息儿童的血清KL–6、LL–37表达水平,能进一步分析喘息病因,其中血清KL–6、LL–37检测为评估患儿肺功能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