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10 min内注射完,C组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输毕后5 min(T1)、麻醉诱导前(T2)、诱导后1 min(T3)、2 min(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 min(T6)、3 min(T7)、手术开始即刻(T8)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术毕患者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患者有无呛咳反射,记录各患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以及各组患者使用阿托品、麻黄碱的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D组拔管呛咳减少,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阿托品使用率增加。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提高全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择期行腹部手术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骶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G组,n=50)和全身麻醉组(G组,n=50)。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麻醉。G组患儿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5μg/(kg·min),CG组患儿于左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骶管腔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从手术结束至拔出气管导管的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切皮(T2)、腹腔探查(T3)、关闭腹腔(T4)、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5)及出手术室(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间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患儿疝气的主要方法之一[1]。该类手术后疼痛表现为混合性的躯体痛和内脏痛。舒芬太尼是常用的镇痛药物,但对内脏痛效果有限,腹腔镜手术后患儿常表现出较剧烈的内脏痛。羟考酮起效迅速、消除半衰期长,激动μ受体和κ受体,对内脏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2]。本研究拟比较等效剂量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婴儿40例,年龄3~6个月,体重4~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D组在麻醉诱导后持续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至手术结束,C组相同速率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液量和尿量。于麻醉诱导前(T0)、CPB结束时(T1)、术后4 h(T2)及术后24 h(T3)采集外周动脉血2 ml,检测EPCs(CD34+CD133+)的数量;采集颈静脉血4 ml,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液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患儿PMN计数及血清MDA浓度均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及循环EPCs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C组相比,D组患儿T1~T3时PMN计数、MDA浓度均明显降低,而血清SOD活性均明显升高;D组患儿T2、T3时EPCs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可维持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循环EPCs数量的稳定,促进血管组织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30 min、1 h、2 h和6 h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D组拔管后1 h、2 h以及6 hVAS评分均较C组低(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可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新生儿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比年长患儿更加强烈[1],术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由于新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肝肾功能低下,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芬太尼常引起新生儿苏醒延迟、拔管时间延长.瑞芬太尼是μ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强、起效快,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清除和分解不受肝肾功能影响[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术镇静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拟行宫腔镜检查术患者, 年龄20~45岁, BMI 18~28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试验分两步进行, 用序贯法确定A组(瑞马唑仑)和B组(丙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以A组和B组获得的ED50为标准确定C组(0.25×瑞马唑仑ED50+0.75×丙泊酚ED50为起始剂量)、D组(0.5×瑞马唑仑ED50+0.5×丙泊酚ED50为起始剂量)和E组(0.75×瑞马唑仑ED50+0.25×丙泊酚ED50为起始剂量)复合用药方案, 用序贯法确定C组、D组和E组丙泊酚和瑞马唑仑复合用药时丙泊酚的ED50。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镇静效应的相互作用, 计算相互作用系数及两者协同作用剂量配比。结果 A组瑞马唑仑ED50为0.180 mg/kg, B组丙泊酚ED50为1.167 mg/kg, 等辐射分析结果显示, 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具有协同作用, 当瑞马唑仑0.045、0.090、0.135 mg/kg与丙泊酚0.546、0.288、0.160 mg/kg复合使用时, 相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393、1.339、1....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s,TC I)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TC I组(Ⅰ组)和静吸复合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气腹后1、15、60m in以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 in的心率、血压及平均动脉压。并记录停药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病人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及尿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基础值相比,两组病人在插管后即刻以及气腹前的HR、SBP、DBP、MAP均没有明显变化。Ⅰ组病人的HR、SBP、DBP、MAP在气腹后5、15、60m in以及术毕拔管后5m in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病人的HR、SBP、DBP、MAP在气腹后5、15m in以及术毕拔管后5m in均比基础值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停药后5m in之内病人全部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且定向力好,术后均无恶心、呕吐;Ⅱ组病人停药后10~20m in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术后85%病人恶心、呕吐、眼痛。结论TC I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较好的维持循环的稳定性,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较少,更适合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新生儿肠梗阻急诊手术中对误吸所致肺部症状的影响.方法 急诊肠梗阻手术新生儿40例,术前均因误吸导致肺部炎症,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3 mg,B组静注阿托品0.1 mg.听诊患儿给药前及给药后10 min的呼吸音;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0、30 min鼓膜温度、HR,SpO;现察给药前、给药后30 min及术毕患儿面色和口腔分泌物情况;记录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给药后10 min,A组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或减轻,B组无明显改变.给药后10、30 min,A组HR慢于、鼓膜温度低于、SpO2高于B组(P<0.05),A组在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新生儿肠梗阻急诊手术可减轻患儿误吸所致的肺部症状,改善患儿末梢循环,缩短患儿在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