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富然  高新谱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9-3290
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于2004年6月27日外伤致多处骨折入住本院创伤科。体检:T37.6℃,P80次/分,R22次/分,BP85/65mmHg。实验室检查:血WBC6.2×109/L,Hb45g/L,PLT398×109/L,血型O,Rh(D)阳性,重度盆血。为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患者输用同型血RBC8U,血浆400ml,手术中输用RBC4U,血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救治效果,甚至影响全院的医疗质量,搞好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输血科的自身水平,而且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由于本院近年来狠抓输血质量管理,因此从未发生过由于输血质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下面就本院的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加强组织管理医院成立了由院长、医务处、输血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业务副院长担任主任,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血液及血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血液储存时间对过滤白细胞血制品临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同血制品异体输注时可产生许多有害的副作用 ,如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NHFTR) ,血小板输注无效 (PTR)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 (CMV、HTLV I/Ⅱ )等[1,2 ] 。因此血制品中残留的白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 ,应予以除去。血库型去白细胞过滤器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笔者对储存不同时间的浓缩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作了初步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一次性去白细胞过滤器BC·L I型 (血库型 ,为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RhO(D)阴性冷冻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细胞的体外长期冷冻保存对解决稀有血型输血和自身输血有着重要价值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各级医院已对受血者 Rh O( D)血型开展了普查 ,使得临床对 Rh O( D)阴性血液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4℃保存的血液有一定的效期 ,不能满足临床对Rh O( D)阴性血液的需求。笔者自 2 0 0 0年 1 2月起对 1 3例 Rh O( D)阴性患者进行了 31个单位 Rh O( D)阴性冷冻红细胞输注 ,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住院 Rh O( D)阴性需输血患者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71岁 ,平均年龄 45岁。其中手术病人 1 0例 ,血液病人 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输血中异体白细胞对患者免疫细胞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CTL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检出率进行了检测和术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输浓缩红细胞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其外周血中的NK细胞、CTL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无输血对照组(P<0.05);然而,浓缩RBC中的异体白细胞被去除后再输注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其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检出率与无输血对照组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输血中的异体白细胞能引起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更换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以健康献血者做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有血栓者的网织血小板(14.6±7.3)%,比无症状病例(4.3±2.4)%和健康对照(3.2±1.4)%显著增高(P<0.05);网织血小板(RP)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5±35)×109/L,(47±13)×109/L]。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和网织血小板的绝对值(ARP)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血栓形成与RP和ARP均显著升高有关,适当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7.
受血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筛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然  高新谱 《山东医药》2003,43(20):19-19
梅毒是一种性接触及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目前在个别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证实受血者在输血前感染梅毒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明确医患责任,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试验很有必要。现将2000年8月~2001年11月我院梅毒抗体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逐渐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器官短缺严重阻碍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要摆脱人体器官移植工作面临的困境,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需从根本上解决器官来源问题,唯一途径就是建立既符合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伦理学原则,又切合我国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工作,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初具规模,工作成绩显著。今后,只有多方协作.全民参与,才能全面推进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开创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新局面,使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世界器官移植事业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血标本存放于不同温度,于不同时间测定葡萄糖(Glu)、pH值、丙酮酸(PY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变化。结果16℃以下温度存放时间低于4h的血标本转存4℃冰箱后72h内对ALT活性单位变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结论ALT检测的活性单位与血标本存放的温度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单采术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红细胞单采术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全自动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的红细胞 ,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 1∶9。首次采集结束后 ,间隔 3d后进行第 2次采集 ,同时口服羟基脲治疗。结果  3名患者RBC及Hb降至正常水平 ,临床症状消失 ,出院后 6个月随访 ,状况良好。结论 单采红细胞术对降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数、Hb和Hct迅速 ,配合药物治疗 ,其效果快、操作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