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巴胺对兔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实验性近视形成的影响.方法 7日龄幼兔52只,分A,B,C,3组.A组20只,单纯缝合眼睑;B组16只,缝合眼睑+玻璃体内注射多巴胺;C组16只,缝合眼睑+玻璃体注射生理盐水.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第60日用A超测量每组双眼的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并计算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同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A,C两组中实验眼的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分别为(7.9±0.6)mm,(15.4±0.6)mm,0.52±0.03;(7.3±0.5)mm,(15.1±0.7)mm,0.49±0.02;对照眼则为(7.2±0.8)mm,(14.5±0.7)mm,0.48±0.02;(6.8±0.4)mm,(14.6±0.6)mm,0.46±0.02.两眼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无统计学差异,而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巩膜胶原纤维在A,C两组中明显变细,而在B组中改变较轻.结论 形觉剥夺能导致眼球的轴性延长,玻璃体腔延长和VCL/AL增大是其形态学原因,巩膜纤维的变细、延长是其病理学原因之一,而多巴胺能部分阻止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2648例(5060眼)近视患者(-1.00~-21.00D),行LASIK后随访12mo,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中角膜血管翳出血416眼(8.22%),角膜瓣游离6眼(0.12%),不完全角膜瓣13眼(0.26%),角膜瓣偏位62眼(1.22%),角膜瓣层间异物106眼(2.09%),结膜下出血1274眼(25.18%),下睑皮肤划伤52眼(1.03%)。术后并发症:偏中心切削102眼(2.02%),角膜瓣皱褶和移位9眼(0.18%),弥漫性板层角膜炎43眼(0.85%),中央岛形成11眼(0.22%),屈光回退275眼(5.10%),眩光76眼(1.5%),激素性高眼压23眼(0.4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0.12%),过矫63眼(1.24%),干眼症41眼(0.8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断端的找寻规律和防止术后瘢痕收缩的方法,提高急诊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寻找11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含年龄9个月者)的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管,以眼科9-0尼龙线行三点对位吻合,支撑管留置至术后20~90d。结果11例均成功吻合泪小管,术后20d至3个月拔管后无泪溢。结论术中耐心寻找泪小管断端,仔细对位缝合皮肤,术后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留置支撑管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虹膜转移癌1例卢佩勇高如尧蒙艳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眼科,271000)患者男,59岁,1995年7月发现左眼分泌物多,异物感。近日左眼红,胀痛,视力下降,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于1995年9月27日入院。有“肝炎”病史。体检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6.
多巴胺对兔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多巴胺对实验性近视形成的影响。方法:7日龄幼兔52只,分A,B,C3组。A组20只,单纯缝合眼睑;B组16只,缝合眼睑+玻璃体内注射多巴胺;C组16只,缝合眼睑+玻璃体注射生理盐水。结果:A,C两组中两眼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间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巩膜胶原纤维A,C两组中明显变细,而在B组中改变较轻。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球的轴性延长,玻璃体腔延长和VCL/AL增大是其形态学原因,巩膜纤维的变细、延长是其病理学原因之一,而多巴胺能部分阻止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7.
方法:首先除外眼病及屈光异常,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老视镜片的选择,所谓“两点法”,就是利用病人戴镜后寻找阅读最清晰点和近点进行镜片选择的方法,此法可不用近视力表,用小号字报即可,再用50cm一把长直尺,先遮挡一眼,根据病人年龄和屈光状态将估计需要的镜片置于被检前,先让病人自己通过改变眼与纸面的距离寻找阅读眼最清晰点,然后再让病人缩小眼与纸面的距离,寻找近点,我们把近点规定在20cm±2cm处,最清晰点规定在28cm±2cm外,如所选镜片最清晰点超过30cm,近点超过22cm,说明选择的镜度偏小;相  相似文献   
8.
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最小4岁,最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手术方法:(1)除5例15岁以下少儿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外,余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2)切口与泪囊定位:在距内眦角内侧10mm内眦韧带上方沿鼻部向外下顺鼻翼皱折切开皮肤长约20~25mm,沿内眦韧带下缘钝分离至泪前嵴,切开泪前嵴骨膜,将骨膜连同泪囊一起从泪囊窝游离。把内眦韧带作为泪囊的最重要标志。(3)造骨孔:在后泪嵴处,用一小的弯…  相似文献   
9.
对12只家兔眼上直肌进行了术前、术后及恢复过程中的肌电图测量。与术前相比,术后运动单位放电的幅值明显减小(p<0.05),术后第二天达最小值,术后第四天运动单位放电的幅值有所增加,但仍明显小于术前(p<0.05),第六天到第九天恢复最快,第六天运动单位放电的幅值与术前已无明显差异(p>0.05),第九天已达到术前水平。运动单位放电的时限的变化规律与幅值的变化规律相同。眼肌手术后组织的愈合时间为10天,与肌电图的恢复过程基本符合,因此眼肌肌电图可做为评价眼肌损伤程度和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由肌电图的变化规律看出,眼肌术后4—6天进行眼肌矫正训练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
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传统的大于10mm角膜缘白内障切口在术后较长时间内使患者角膜产生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2]。虽然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使患者术后散光显著减少,视力得到迅速恢复,但是由于超声乳化仪设备昂贵,因而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因此在非超声条件下如何降低散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缩短切口的长度,改变切口的形状等都是有效减低散光和提高视力的方法。我院在非超声乳化下进行改良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