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是一种局麻药,供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麻醉时使用,其麻醉作用出现快,强度大于利多卡因,且比较安全。但其比重较低(0.75%浓度时其比重为1.0069),致使其麻醉平面的控制和调节不易掌握。为了克服此缺点,我们加入了葡萄糖,制成了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并制定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及其控制方法,现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药  相似文献   
2.
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胃镜检查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胃镜检查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分成深呼吸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麻醉方法均为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观察其麻醉时间、用药量、呼吸抑制情况、SpO2变化趋势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总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发生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明显减少,Sp0:在麻醉后及检查过程中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前深呼吸预处理,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减少了患者因呼吸抑制所致缺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mg/kg肌肉注射;Ⅱ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明显减退.在我国大多数的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常采用椎管内麻醉。但近年来临床上使用抗凝药增多和高龄患者合并症复杂化,周围神经阻滞被认为是有较强的优越性。笔者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左旋布比卡因的药理特点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其心脏和神经毒性较布比卡因低[1-2].本研究旨在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苏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34~74岁,体质量48 ~75 kg.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病例组3组,对照组1组.各组年龄、性别、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手术体位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手术体位对肺功能是否有影响和哪种手术体位对肺功能影响较大,我们在14例正常男人中于站立位和五种常用手术体位下测定了肺功能指标,并将手术体位下测定参数与站立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β-内啡肽(EP)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年龄35~65岁,体重42~75 kg,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全麻清醒后,当患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负荷量吗啡2~3 mg,同时开始静脉患者自控镇痛,m组采用吗啡0.02 nag·kg-1·h-1(按50 h计算),mk组采用吗啡0.02 mg·kg-1·h-1+氯胺酮0.08 mg·kg-1·h-1,治疗过程中若VAS评分≥3分时追加吗啡2~3 mg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记录疼痛强度(VAS评分法),术后吗啡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做梦、幻觉)发生率及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并于入室时(T0),术毕(T1),术后6 h(T2),24 h(T3),48 h(T4),采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β-EP浓度.结果 术后4~48 h之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mk组低于m组(P<0.05);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吗啡总用量mk组低于m组(P<0.05);PCA按压次数mk组低于m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mk组低于m组(P<0.05),做梦、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生命体征均平稳;血浆β-Ep浓度变化两组存在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0.08 mg·kg-2·h-1)联合吗啡(0.02 mg·kg-1·h-1)静脉自控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发生率低,对血浆β-EP浓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马黎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05-1405
多年来,解决插管困难问题一直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颌面外科张口受限患者全麻过程时常选用经鼻气管插管,但存在诸多并发症,如患者同时有鼻腔狭窄、畸形,则行气管切开.为避免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诸多并发症,我科采用耳下神经阻滞结合表面麻醉及静脉镇静肌松剂,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 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肌肉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 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