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厂家丹参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运用醇提提取丹参酮ⅡA和水提提取丹酚酸B,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5个厂家的丹参配方颗粒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有一家未检测到;同时5个厂家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建立由单味中药饮片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高华  ;邓宁  ;文友民  ;马泽通 《中国药房》2009,(20):1529-1531
目的: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益。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病历中遴选出诺和胰岛素联合其中一种口服降糖药90份,用药方案分别为诺和胰岛素+阿卡波糖(A组)、诺和胰岛素+二甲双胍(B组)、诺和胰岛素+瑞格列奈(C组),比较3组疗效,并进行最小成本分析。结果:A、B、C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75±1.68)、(10.12±1.44)、(10.58±1.87)d,降低空腹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76.74%、77.78%、75.00%(P>0.05),降低餐后2h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67.44%、62.96%、65.00%(P>0.05),药物成本分别为(162.22±62.02)、(78.30±39.01)、(130.24±47.78)元,总成本分别为(2203.81±335.63)、(1869.77±202.16)、(2174.35±359.28)元。结论:B组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经济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小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胺碘酮30、60、120 mg·kg-1组.每天上午给各组小鼠灌华法林,下午灌生理盐水或胺碘酮,7 d后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胺碘酮3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60、12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各剂量组间华法林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6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抗体基因转导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雌性C57小鼠随机平均分为2批,每批再分为AAV-HMGB1抗体组、AAV-对照-IgG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AAV-HMGB1抗体组小鼠左侧股直肌肌内注射60μL AAV-HMGB1抗体病毒,AAV-对照-IgG组左侧股直肌肌内注射60μL AAV-对照-IgG病毒,生理盐水组左侧股直肌肌内注射60μL生理盐水,4周后对所有小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制造脓毒症模型.第1批小鼠用于观察术后14 d生存率.第2批小鼠术后通过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取心、肝、肺、肾、小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使用AAV-HMGB1抗体基因转导产生HMGB1抗体对小鼠有抗脓毒症保护效应,90%(9/10)的脓毒症小鼠存活到造模后第14天;而注射生理盐水和AAV-对照-IgG病毒的小鼠在造模后第14天存活者仅分别占60%(6/10)和50%(5/10).相比生理盐水组和AAV-对照-IgG组,AAV-HMGB1抗体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使用AAV-HMGB1抗体基因转导产生的HMGB1抗体对脓毒症小鼠的肺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其他脏器的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 AAV介导的HMGB1抗体基因转导可通过高表达HMGB1抗体中和血清中的HMGB1,从而降低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重要器官病理变化,并可能降低脓毒症小鼠死亡率,有望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抗肿瘤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抗肿瘤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7例报告中,男102例(49.3%),女105例(50.7%);60岁以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64例(30.92%);涉及58种抗肿瘤相关药物;经静脉滴注给药202例次(97.58%),口服给药5例次(2.42%).20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全身性损害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次之.结论 加强对抗肿瘤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期达到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