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6例SPN患者,均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CT图像特征,并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计算可测层面的SPN平均灌注值。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进行SPN的良、恶性分组。结果恶性结节的BV、BF和PS值分别为(4.63±1.52)mL/100g、(98.36±48.25)mL/(100g·min)和(17.23±7.65)mL/(100g·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病例值(2.28±1.76)mL/100g、(46.33±30.23)mL/(100g·min)和(7.42±7.28)mL/(100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MTT值分别为(5.13±2.52)s、(6.16±4.8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86%;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68%、64%、77%。BV+PS及BF+PS联合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均为82%,较应用单个指标的特异性增高。结论采用双源CT容积灌注技术诊断和鉴别SPN可提高检出率,可为早期确诊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6例SPN患者,均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CT图像特征,并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计算可测层面的SPN平均灌注值。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进行SPN的良、恶性分组。结果恶性结节的BV、BF和PS值分别为(4.63±1.52)mL/100g、(98.36±48.25)mL/(100g·min)和(17.23±7.65)mL/(100g·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病例值(2.28±1.76)mL/100g、(46.33±30.23)mL/(100g·min)和(7.42±7.28)mL/(100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MTT值分别为(5.13±2.52)s、(6.16±4.8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86%;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68%、64%、77%。BV+PS及BF+PS联合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均为82%,较应用单个指标的特异性增高。结论采用双源CT容积灌注技术诊断和鉴别SPN可提高检出率,可为早期确诊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肺气肿指数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于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行姑息化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IIIB和IV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FS)、吸烟史、疾病分级、呼吸量测定值及化疗方案等。肺气肿的严重程度由经过培训的胸部放射专家依据戈达德评分系统对CT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比较肺气肿患者与无肺气肿患者的一般特征,利用生存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4与4患者的总生存期,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影响因素。结果 CT肺气肿指数的中位数为5(范围0-22)。高CT肺气肿指数(≥4)的患者其OS较得分4的患者更低(6.3 vs 13.7月,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T肺气肿指数是低OS的显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风险比,(hazard ratio,HR)=2.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4-3.41;P=0.005,同时一线治疗无效(P=0.009)及无二线治疗(P=0.001)亦与OS显著相关。结论高CT肺气肿指数与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NS-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红斑狼疮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例均行脑部CT扫描,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密度灶,脑萎缩6例,双侧尾状核钙化4例。结论:CT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各种CT征象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将84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组46例,恶性组38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并计算CT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良、恶性组单发病灶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7.39%和57.89%;边缘清晰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3.04%和10.53%;密度均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30%和36.84%;有砂砾样钙化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22%和94.74%;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9.57%和84.21%;囊性病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6.96%和2.63%;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87%和52.63%。CT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21%、89.13%、86.90%。结论 甲状腺病变中单发病灶、边缘模糊、有砂砾样钙化、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囊实性或实性病灶、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心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96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显示良好,CTA成像成功率为90.5%,血管异常30例。54例患者同时给予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A)检查,节段符合率为87.9%。结论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能提供较满意的影像资料及可靠的诊断结果 ,且其具有无创性优势,临床上可作为高心率患者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对所有病例扫描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SCA)比较。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结果85.1%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用做评价,可较准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与SCA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32/37)和95.1%(214/225)。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对肺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于我院拟诊断为小气道病变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HRCT检查、胸部X线片、螺旋CT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小气道病变征象(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的检出数量。结果 HRCT在小气道病变征象上检出的数量最多,与螺旋 CT 和胸部 X 线片检查检出的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χ2=3.846,P<0.05,P<0.05)。结论 HRCT是一种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应用于肺小气道病变的检查,对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小气道病变征象能很好的显示,利于病变的诊断,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肾癌(CCRCC、PRCC、CRCC)、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S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CRCC、PRCC、CRCC、RAML、RO患者临床资料共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