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观察麦芽醇在动物体内对其抗氧化能力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每周1次对兔耳缘静脉注射700μmol/L的麦芽醇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用药前后取血测定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结果:麦芽醇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血清过氧化脂质(P<001)和尿酸(P<001)的含量,并且对兔的肝、肾、心功能无毒性影响。结论:麦芽醇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过氧化氢(H2O2)对红细胞的氧化,并且在体内也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耐氟康唑白念珠菌14-α脱甲基酶的K143Q氨基酸置换与氟康唑耐药形成的关系。方法运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构建ERG11基因A427C突变型重组质粒,并利用酶切、连接构建YES2/CT酵母表达质粒。通过构建成的表达质粒在酿酒酵母中的异源性表达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表型的检测,分析其致K143Q氨基酸置换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产生耐药的关系。结果真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表型检测显示,含氨基酸置换的表达质粒转染于酿酒酵母INVSc1后,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MIC)增加16倍。结论 K143Q可增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2-咪唑基-戊-1,4-二烯-3-酮类衍生物,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以不同取代的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Aldol缩合、溴代、亲核取代和Knoevenagel缩合四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合成了3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MS谱测定。结论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做进一步改造和修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2名正常健康人的血清及尿液,分别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2-MG、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β2-MG及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尿MA和尿α1-MG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4组特定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此4组蛋白在正常对照组测得的结果无一例阳性,但在糖尿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2.8%、47.8%、35.8%、34.3%;实验还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组4组蛋白的阳性率也相应升高(P<0.05)。结论测定尿液中MA、α1-MG、β2-MG及血清β2-MG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能够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减少疾病迁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在改变引物、Mg2+、模板浓度、Taq多聚酶用量等不同条件下,采用RAPD法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优化后的RAPD方法能清晰地对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结论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酵母菌感染进行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瑞金医院1 887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瑞金医院1887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倪语星乔静贤项明洁张轶毛向群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医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监测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和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等重要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那尔辛菌(YE),根据该菌染色体上ail基因顺序设计一时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模拟阳性粪便中致病性YE,该反应能扩增出170bp的ail基因片段。在500mg粪便中接种约10 ̄3致病性YE即可得到阳性结果,而其他被测细菌均为阴性。运用Sanger双脱氧法测定了扩增产物的核苷酸顺序并证实其真实性。这一检测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能在1天之内出结果,还能准确地判断致病性YE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探讨乙肝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前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在HBx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系中,采用PCR选择性分离cDNA,进行差减杂交,得到5个HBxAg上调基因URG4、URG7、URG11、S15a、Sui1。建立特异ELISA方法,对中国居民及美国的韩国裔移民共1046例(其中慢性HBV感染400例,对照组646例),检测5个HBxAg上调基因的相应抗体,定其为HBV相关HCC癌前标志物,简称癌前抗体。结果表明,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HBV相关HCC组以及HCV相关HCC组检出癌前抗体的阳性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差异随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而增大,而HBV携带组、其它肝炎组以及其他肿瘤组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5个癌前抗体中,HBV相关HCC组检出3个或3个以上癌前抗体的阳性率为52.6%(30/57),乙肝肝硬化组为29.2%(35/120),慢性乙肝组为19.0%(29/153),而正常人群仅为0.8%(4/494)。在HBV感染各组病例中,慢性乙肝组癌前抗体阳性率为48.4%(74/153),乙肝肝硬化组为66.7%(80/120),HBV相关HCC组为82.5%(47/57)(P〈0.01),平均癌前抗体阳性数分别为1.37、2.12和3.52(P〈0.01)。这5个癌前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测不到,而在肝癌及其高危人群中高比例地出现,且阳性率随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而显著升高,反映了这些癌前抗体是肝癌发生的高危风险因子,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可以作为癌前病变趋势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16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曲南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各种感染及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难以控制。因此,加强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氨曲南(ATM)、阿米卡星(AMK)、头抱圆后(FTX)、头抱他陡(CAZ)、头抱所酮(CFP)和头抱曲松(CRO)等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164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供有关人员参考。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菌株来源1996年9~12月本院临床各科标本分离菌株164株。2抗生素药敏纸片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3.实验方法采用K-B法,每批实验均用标准菌株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强氧化离子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强氧化离子水、1%"文华”消毒灵、2%戊二醛分别对工作人员双手、镊子、胃镜进行消毒,并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结果强氧化离子水对手微生物的杀灭率为88.4%.强氧化离子水与1%消毒灵对被有机物污染的镊子作用类同,均会影响消毒剂的杀灭效果.强氧化离子水与2%戊二醛能100%杀灭大肠埃希菌和灭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分别为99.73%、100%.结论强氧化离子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是新一代的消毒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