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开放式前入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与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APP)在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通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9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ichtenstein术99例(A组),TAPP术9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清肿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45.36±15.43)min,长于A组的(33.52±8.67)min,B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3.72±4.91)h,短于A组的(18.73±4.6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肿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术与Lichtenstein术均是对于腹股沟疝疾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与Lichtenstein术比较,TAPP术具有恢复快的特点,但TAPP术的手术时间受术者腹腔镜技术,特别是镜下缝合技术影响较大,手术时长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2.
股疝是腹壁疝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5%,而且嵌顿者最多,高达60%,嵌顿内容物多为小肠,如嵌顿,可导致肠梗阻,很多患者是以梗阻症状就医的。我院白2000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29例股疝嵌顿导致肠梗阻,其中9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1%,先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0年12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749例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其中560例行手术治疗,约占74.77%,术后19例死亡,约占2.54%;189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死亡(均因为病情严重家属拒绝手术死亡),约占0.04%,本文对其死亡原因及防治加以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大肠合并急性肠梗阻心率变化特点,探讨其与手术时机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1995—05-2010—05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188例临床资料(不含房室颤病例)。结果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心率增快与手术病死率承正相关,当心率〉120次/min时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心率增快是大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最易掌握的临床表现也是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指证,当心率〉120次/min时,排除低血容量、离子紊乱、发热等可导致心率增快因素后,均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5.
桥本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首先由日本学者Hassimoto1912年描述,故习惯上称为桥本病。病因至今未明,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在体液方面为抗体出现,甲状腺组织为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又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存,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院2004-2008年收治桥本病30例,现就临床诊治问题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研究组采取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满意度及术后VAS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喉返神经入喉能显著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