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2例16层螺旋CT检出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点及随诊观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例中纯磨玻璃样结节(PGGO)5例,良性2例,恶性3例;混杂磨玻璃样结节(MGGO)17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9例。结论综合分析磨玻璃样结节影像特点及随诊观察变化情况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MRS各代谢物浓度,分析各代谢物浓度的变化与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头部颅脑X-刀联合全脑照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3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因中途患者死亡及不配合的患者有12例。纳入本组患者共21例,鳞癌6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5例。单发11例,多发10例,共计42个病灶。利用3DSPGR序列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与体积变化有相关性的指标(P〈0.05)有Cho、Cho/Cr、Cho/nCho,各指标与体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Cho与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最显著,呈非线性相关。结论:放疗后肿瘤内Cho值是反映肿瘤代谢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与肿瘤体积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范围。方法 志愿者62例。采用3D-FFE序列三维MR增强扫描,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间各段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选择椎管内静脉显示良好者测量各段椎管内前静脉的宽度。结果 除L1、L2水平左右吻合静脉外,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椎管内前静脉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椎管内静脉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有利于对腰椎静脉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刨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因而也不能作为筛查手段;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优势,并能同时发现颅内血管出现的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脉血管的其他病变的检查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腰椎静脉丛三维增强MR静脉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人腰椎静脉系统在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MRV)的显示率,初步确定正常人腰椎椎管内前静脉(AIVV)的宽度范围。观察腰椎静脉系统在各种疾病情况下的表现。方法89例MR增强扫描受检者行MRV检查,其中62例为正常志愿者。分别观察不同年龄组各个腰椎节段的椎管内、外静脉显示情况。测量AIVV的宽度。观察各种疾病时椎管内、外静脉的表现。结果除L1和L2水平的左右吻合静脉外,其他各个节段41岁以上组的静脉显示率均低于40岁以下组(P<0.05)。AIVV平均宽度从L1-5逐渐增粗;年龄、性别、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VV全部显示的42例正常志愿者中,AIVV的平均宽度L1-L5逐渐增粗,范围在(3.9±0.6)mm-(7.9±1.2)mm;各种疾病时,AIVV可表现为正常、受压、移位或扩张。结论 三维增强MR静脉造影能满意地显示AIVV各分支及椎管外静脉的全貌,能够显示各种病变时椎静脉相应改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椎静脉的临床意义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转移瘤放疗后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SWI技术对脑转移瘤放疗后SWI图像变化进行分析,以总结SWI技术对放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颅脑X-刀联合全脑照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15例,共36个病灶,分别于治疗前3天内和治疗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MR检查及SWI检查,得到磁敏感加权图像,观察不同时间段肿瘤内血管的变化。结果:36个病灶中,有32例个病灶的SWI序列图像可见肿瘤内血管及瘤内部少量出血;放疗后1天时即可观察到肿瘤内血管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伴随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内静脉血管亦逐渐减少。结论:SWI图像可以观察肿瘤内部静脉血管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后进行FAIR技术成像,观察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接受头部颅脑X-刀联合全脑照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33例,各病例均有病理证实,分别于治疗前3天内、治疗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MR检查及FAIR检查,观察肿瘤灌注图的变化情况,比较放疗前后肿瘤区血流灌注的变化。结果36个病灶中,FAIR可以观察到肿瘤有异常灌注的肿瘤有15个,其中呈均匀强化肿瘤8个,环形强化肿瘤7个。余21个病灶中FAIR图像与正常脑组织无差异,其中5个病灶呈均匀强化,直径在1cm以下,而余下16个环形强化的病灶FAIR图像未见肿瘤异常灌注。结论FAIR技术可以用来观察脑转移瘤放疗前后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为疗效的判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利用CTPA、肺灌注显像、MRPA及DSA对PIE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出显示该病的最佳显示方法,同时总结出各种检查手段的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 本组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6岁。B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例,肺癌1例,骨折患者2例,原因不明者6例。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诊断为肺栓塞,共有138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有血栓形成,同时行ECT肺灌注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其中2例患者还同时行MRPA检查。结果 CTPA对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明显优于肺动脉造影及肺灌注显像。影像表现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 CTPA是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肺动脉造影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对肺血管病及胸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可做为诊断PIE的首选,对临床医生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 CE 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 CE 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 CE 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 CE 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 CE 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