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和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复杂,就其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药物滥用等.原发性乳腺癌一般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方式治愈,但乳腺癌一旦发生转移,其预后效果则会显著降低,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90%以上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是直接由其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引起.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调节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乳腺癌发生机理的研究和新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淑芳  孙一铭  雷桅  杨蕊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69-1672
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 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 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 MS液体培养32 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迄今为止,尚无特异性药物可完全治愈PAH。现有的分子靶向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环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依然不能遏制PAH的进一步恶化。为了改善现有的治疗,必须探究新颖的治疗靶点。近年,许多研究证实了分子类物质(尤其是蛋白类分子)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些蛋白类分子可分为受体类  相似文献   
4.
5.
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及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人群最主要的死亡病因[1]。其中,约有80%左右的心源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AS)所引起的,而余下20%源于心肌病、左心室肥厚、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2],如何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和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冠心病是一种免疫、环境与遗传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大量的遗传易感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由于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关突变所涉及的条件十分复杂,并且存在遗传异质性、种族差异和节俭基因型等因素,因此该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4]。目前对冠心病的诊断还局限在常规心电图、血清特异性敏感因子(如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冠状动脉造影等有限手段,仅能应用于当AS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血管狭窄、血供不足、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临床症状后,而且相应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也只能缓解患者的身体痛苦,延迟病变的发作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所以对冠心病的诊治必须着眼于早预防、早发现和早诊断,从而在早期阻止该病的进行性发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研究表明,作为致病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因子,microRNA( miRNA)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中充当多种多样的角色,或可反映心脏和血管对损伤的易感性,及哺乳动物对于持久心血管功能的依赖性等[5]。本文就miRNA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推动这一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何原  黄石安  陈灿  雷桅 《广东医学》2016,(10):1433-1436
目的 观察黄芩苷对低氧性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殖的干预作用,并比较国产和进口来源黄芩苷的药效差异.方法 免疫荧光化学技术鉴定HPASMCs,在低氧条件下建立HPASMCs过度增殖模型,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常氧和低氧环境中不同剂量国产与进口来源黄芩苷对HP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 24h开始低氧即可促进HPASMCs增殖,但此时黄芩苷干预对其无明显影响,而经48 h处理后HPASMCs被显著抑制,分别以终浓度5、10、20、40 μmol/L国产或进口黄芩苷处理异常增殖的HPASMCs,发现10 μmol/L国产黄芩苷和40 μmol/L进口黄芩苷表现出最佳的抑制效果,而从综合比较和药效程度而言以40μmol/L进口黄芩苷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 黄芩苷能有效抑制HPASMCs增殖,且进口黄芩苷的干预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8.
高尿酸血症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尿酸沉积等途径诱发心房颤动,引起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目前高尿酸血症在心房颤动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高尿酸血症引起心房颤动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miR-1稳定过表达并且适于体内示踪的基因修饰大鼠脂肪干细胞(rASCs)模型。方法 首先对体外培养的rASCs进行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然后观察重组慢病毒转染rASCs过程中不同感染复数(MOI)及有无添加聚凝胺(polybrene)对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最后采用qRT-PCR检测miR-1-3p和miR-1-5p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观察FLuc介导酶促反应引起的生物发光筛选出最佳转染条件为MOI 60,且添加聚凝胺能增强慢病毒转染rASCs的效率;随后应用该条件转染rASCs构建miR-1稳定过表达模型,qRT-PCR结果显示miR-1-3p和miR-1-5p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了65.6倍和37.4倍(P<0.05),证实该模型构建成功。结论 慢病毒载体能成功介导外源基因在rASCs中稳定过表达,并且报告基因FLuc催化底物产生的生物发光有利于进一步的体内示踪研究。总言之,本研究为基因修饰细胞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并为心肌组织再生修复提供新的工程细胞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