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工具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对预防误吸、窒息的作用,提高患者进食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50例脑卒中患者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护士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即床边吞水测试和床边吞糊测试)的系统性研究,运用《吞咽进食护理单》、洼田饮水试验及评估标准和《进食功能评估标准》记录入院时和出院前测试结果;住院期间采取安全进食指导,记录发生误吸及窒息情况。结果入院时1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床边吞水测试57例(38%);未通过床边吞水测试93例(62%),其中通过吞糊测试64例,需经鼻留置胃管鼻饲进食29例。出院前15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床边吞水测试117例(78%),未通过床边吞水测试33例(22%),需经鼻留置胃管鼻饲进食18例。吞水测试通过患者在安全进食指导后误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吞糊测试通过患者在安全进食指导后误吸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水测试通过患者与吞水测试未通过患者对比,吞水测试未通过患者早期预后差,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及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估,及早配合针对性安全进食指导,大大减少误吸、窒息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该操作程序简单、易掌握、易执行、耗时短,护士易接受,且实用性强,患者获得进食乐趣,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失语症是卒中患者常见的语言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卒中的全面康复。目前,失语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言语治疗。但是,有些患者除了有失语的表现外,还伴有记忆障碍。这类患者尽管经过言语治疗,其语言功能仍难有显著改善,采用针对性治疗,如经颅直流电刺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语言功能受损特点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在语言表征上是否发生非平行性损害。方法:18名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患者分别进行汉语失语检查法和粤语失语检查法进行语言功能评定,直线回归分析年龄、损伤部位及体积对普通话、粤语两种语言功能的影响;配对t检验分析普通话、粤语在各语言功能亚项及总分的差异性。结果:年龄与双语失语总分及语言各亚项得分均无直线关系(P〉0.05);粤语听理解亚项与病灶部位呈直线关系(P〈0.05),其中累及颞叶者听理解能力下降明显。两种语言在总语言功能及各语言功能亚项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通话-粤语双语失语在语言表征上可能发生平行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轻中度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假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在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2、4周呈持续性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亦低于治疗后2周评分(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部位,电刺激强度为1.2mA,每次治疗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对照组患者则给予tDCS伪刺激,每次治疗持续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5d后采用数字广度测验及其他认知控制任务测验(如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对2组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顺背数字广度成绩[(5.5±0.2)个]、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7±0.2)个]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倒背数字广度成绩[(4.1±0.3)个]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顺背数字广度成绩[(4.5±0.2)个]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阅读干扰词汇测试、感觉-运动测试、手指敲击测试成绩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阳极刺激右侧小脑可改善aMCI患者言语工作记忆能力,其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针刀组(38例)和温针组(35例),比较两组头痛缓解的效果有何差异.结果 治疗即刻、一个月后及半年后,针刀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2.11%、86.84%、86.84%,温针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1.43%、65.71%、57.14%,两组比较,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温针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对额叶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皮层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变患者为试验组,2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完成词汇流畅性试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图形流畅性试验(figure fluency test,FFT)来反映额叶执行功能。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成绩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词汇流畅性试验、图形流畅性试验成绩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皮层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正确数明显少于健康老人组(P〈0.05)。结论皮层下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可导致额叶执行功能下降,是引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