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在鼻内镜下使用微波等微创技术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 ,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 ,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 11例 ,共 16侧。其中单侧 6例 ,双侧 5例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8岁 ,病程 4月~ 2 3年。临床表现为反复溢泪 ,压迫泪囊有粘液或粘浓性分泌物由泪小管逆流 ,泪道冲洗为鼻泪管阻塞。其中 1例形成泪囊粘液囊肿 ,1例曾因泪囊脓肿切开排脓。1.2 手术及治疗方法  1%丁卡因加 1%肾上腺素(10 :1)作病侧鼻粘膜以及 1%丁卡因作结膜囊及泪小点表面麻…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肽类生长因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肽类生长因子(bFGF)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局部应用bFGF+常规用药;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术腔黏膜上皮化情况。结果上皮化时间观察组48.3±8.8天;对照组77.2±12.2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2,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2.0%;对照组8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85,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bFGF,能促进术腔上皮化,缩短上皮化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处理对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从而提高术后疗效。方法  1 3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术前处理 ,并与未经术前处理的同期同类手术 4 5例比较。结果 术前处理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术前处理组术后总有效率为 91 .1 8% ,未处理组 80 % ,两者亦有统计学差异 (x2 =6 .0 3,P<0 .0 5 )。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过术前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评价自制羧甲基壳聚糖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OCMCS-SPIO-NPs)的细胞毒性和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方法 以菲立磁和未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为对照,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考察OCMCS-SPIO-NPs对LO2细胞(正常肝细胞株)和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用菲洛嗪法及普鲁士蓝法考察OCMCS-SPIO-NPs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的抗吞噬能力.结果 SPIO-NPs经羧甲基壳聚糖共价修饰后,对LO2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明显降低,OCMCS-SPIO-NPs的细胞毒性和dextran-SPIO的细胞毒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细胞毒性与培养基中SPIO的浓度呈正相关;与3种SPIO纳米粒孵化24h后,RAW264.7细胞内铁含量随培养基中SPIO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细胞内铁含量依次为:未包被SPIO-NPs>dextran-SPIO-NPs>CMCS-SPIO-NPs组(P<0.05).结论 超顺氧化铁纳米粒经羧甲基壳聚糖共价修饰后能显著降低细胞毒性和吞噬细胞摄取,提高了生物相容性,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对其的摄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肌上皮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例头颈肌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并从生物学、诊疗和预后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其中腮腺3例,硬腭1例,鼻、鼻窦1例。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4例,1例放弃手术而行放、化疗。3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中2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行二次手术或加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4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术后10个月)。结论头颈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鼻、鼻窦者极为罕见;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内考察鼻咽清颗粒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裸鼠种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建立CNE-2细胞的裸鼠种植瘤模型,取荷瘤成功裸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鼻咽清颗粒低、高剂量(生药剂量5.2、10.4 g/kg)组,放疗组,鼻咽清颗粒(生药剂量5.2 g/kg)+放疗组,每天2次ig给药;放疗照射剂量为4 GY,隔日1次,连续2周。给药期间每5天测量肿瘤体积,至给药30 d处死,取瘤组织,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P53、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对移植瘤体积、质量发挥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鼻咽清颗粒+放疗组瘤体积、质量均显著低于放疗组(P<0.05、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放疗组比较,鼻咽清颗粒+放疗组P53、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鼻咽清颗粒抑制鼻咽癌的生长且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同时抑制突变性P53和Bcl-2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溶性药物从HPMC缓释片中的释放。方法以6种不同溶解性的水溶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氧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氯苯那敏、维拉帕米)为模型药物,设计62个处方,其中前面55个处方作为训练处方,另外7个处方作为验证处方,压制HPMC缓释片,进行释放度检查。以溶解度、载药量、HPMC的量、HPMC的固有黏度、MCC的量、PVP的浓度和药物溶出仪的转速作为自变量,药物在各个取样时间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输出,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响应面法进行对照,通过线性回归法和相似因子法比较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面法的预测能力,借助三维图说明各个变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线性回归和相似因子法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较响应面法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更吻合,更能充分地说明单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规律。结论人工神经网络可以代替响应面法处理HPMC缓释片处方设计中的不同溶解度的水溶性药物的多因素多响应的非线性问题而且可以推广到别的制剂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耳内镜直视下诊治8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Ⅰ、Ⅱ期病例80例,Ⅲ期病例5例,并分析其手术技巧。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耳内镜下完全清除病变,80例1次清除,5例分两次清除。术后定期复查耳内镜,7例术腔出现耵聍及胆脂瘤皮阻塞,予以清除后无复发。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耳内镜可明确诊断外耳道胆脂瘤,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配合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可完全清除病变组织。术野清楚,可避免做耳部切口,且能观察病变与外耳道及中耳结构的关系,最大程度地保护外耳、中耳结构,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聚丁二炔生物传感器。方法 超声乳化-共价修饰法制备聚丁二炔/磷脂(polydiacetylene/Phospholipid,PDA/PC)纳米囊泡,通过共价修饰法将鼠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CK19共价修饰固定在PDA/PC纳米囊泡表面,制备可变色的PDA/PC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肿瘤细胞。透射电镜负染技术,激光散射粒径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计算比色响应(colorimetric response,CR)等对合成的PC/PDA生物传感器进行表征,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模型,模拟考察PDA/PC生物传感器识别鉴定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s,CTCs)可行性。结果 TEM检查结果显示制备的PDA/PC生物传感器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23.4±23.6)nm;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显示生物传感器的强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298.4 nm和0.184;特异性抗原加入后,纳米粒发生团聚,颜色出现由蓝至红的变化,且CR值随着抗原浓度增加而增加,与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特异性结合,充分混匀后,溶液颜色产生由蓝至红的变化。结论 成功合成由单克隆抗体抗CK19修饰的PDA/PC生物传感器,通过免疫化学显色技术,可快速、有效、灵敏的检测溶液中微量乳腺癌MCF-7细胞,为PDA/PC生物传感器技术在CTC识别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体外考察鼻咽清颗粒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考察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清颗粒对CNE-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鼻咽淸颗粒浓缩液能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24,48和72 h的IC50分别70.79,60.13,51.63 mg·mL-1(按主药材质量计);集落形成实验表明鼻咽清颗粒的浓缩液联合放射能明显降低CNE-2细胞集落形成,随着主药浓度的增加,CNE-2细胞集落形成减少,阴性对照组、单纯放射组、10 mg·mL-1和20 mg·mL-1 (按主药材的重量计)鼻咽清浓缩液的集落形成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基中鼻咽清主药含量的增加,G2/M期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清颗粒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将CNE-2细胞阻滞于G2/M期,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