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创造性思维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与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列举了目前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后去向整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缺乏和院方培养力度的不足,提出了四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茧症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有外科急腹症的表现,术前分别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淤滞症、盆腔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另1例行胃癌手术时发现本病.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经手术证实为腹茧症.术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需剖腹探查和病理切片.纤维包膜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切除术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志林  陈少骥 《江苏医药》2003,29(7):512-513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后的肝功能观察随访,以探讨稳定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肝功能的方法。方法 对52例行脾切除术、18例行脾动脉部份栓塞术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与同期住院治疗38例患的肝功能状况的观察随访结果加以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后,其免疫功能不受影响,脾功能亢进好转,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结论 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能不同程度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稳定患肝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外科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9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灶数量、浸润深度、肿瘤大体外观、脉管癌栓、合并溃疡等数据,探索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外科手术指征。结果91例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均接受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其中淋巴结转移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χ^2=5.631,P=0.025)、浸润深度(χ^2=4.389,P=0.016)、病灶数量(χ^2=5.615,P=0.023)及脉管癌栓(χ^2=22.500,P=0.001)均与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675,P=0.012)、浸润深度(OR=3.886,P=0.015)及脉管癌栓(OR=8.711,P<0.001)是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存在脉管癌栓的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满足肿瘤最大径≥2 cm和存在脉管癌栓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能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正>门脉高压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致,按照病因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血吸虫病和肝硬化[1]。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其合并胆石症发病率较高,是正常人发病率的2~3倍[2]。且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患者术中出血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为分析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7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过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诊断和治疗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误诊率。我们利用男性腹膜腔为密闭这一生理特性,以及穿孔后气体进入腹腔后使密闭的腹膜腔和外界相通,造成腹膜腔内外本来存在的压力差消失这一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设计了一种简便的诊断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近年来随着体格检查的普及和诊断方法的增加,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1],甲状腺手术相应增加,由此引起的医源性损伤、并发症不容忽视,结合笔者开展的甲状腺手术,总结临床经验,对防治术后并发症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医用活性碳微粒灌注肠系膜下动脉的作用效果 ,探讨行结肠癌微栓塞化疗的可能性。方法 :成年杂种犬 19只 ,分为 :①对照组 (A组 ,n =7) ,栓子为直径 (Ф) 30~ 6 0 μm的医用活性碳 (CH4 4)微粒。②单纯微栓塞组(B组 ,n =6 ) ,栓子为Ф10~ 2 0 μm的CH4 4微粒。③微栓塞化疗组 (C组 ,n =6 ) ,栓子为Ф10~ 2 0 μm的CH4 4微粒加化疗药物 (FEM)。行犬肠系膜下动脉插管 ,推注不同栓子 ,观察左半结肠和血管造影状况以及术后反应。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 ,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推注栓子后 ,A组乙状结肠立即痉挛、苍白 ,约 30min后肠管松弛 ,刺激无反应。DSA显示动脉影僵硬迂曲、分支短少 ,肠系膜下静脉显影长达 30min以上。组织切片见栓塞段结肠壁全层彻底坏死。B、C组乙状结肠亦立即痉挛、苍白 ,但 3~ 5min后缓解 ,肠蠕动恢复。DSA显示血管痉挛较A组轻 ,但较推单纯造影剂重 ,血管显影时间分别为 930s± 192s,6 .2 5s± 1.5 2s ,(P <0 .0 1)。肠系膜下静脉显影达10min左右。犬术后一般反应及组织切片中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细胞变性、微小灶状坏死 ,C组均较B组强。 2周后恢复正常。淋巴结、肝、肺、肾等组织中见碳栓存在。结论 :结肠可耐受一定程度的微栓塞化疗。该方法有望成为提高结肠癌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原位肛门重建的犬实验模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杂种犬 17条 ,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第 1期单行股薄肌原位游离 ,实验组术后行电刺激连续 6周 ;2组第 2期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肛门 股薄肌原位肛门括约肌重建 ,术后 2周测量基础新肛压、功能性新肛压和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 ,取肌肉样本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I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组间基础肛压、基础新肛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功能性新肛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实验组的移位股薄肌肌肉耐疲劳性曲线更平缓 ,平台期更长。结论 经过长期电刺激后 ,股薄肌纤维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抗疲劳性改善 ,可替代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碘化油是一种植物油碘化物,目前临床上除用作腔道 X 线造影和长效补碘剂外,更多的则是用作肿瘤介入治疗中的末梢血管栓塞和淋巴 X 线显影。其中临床研究最多,效果较肯定的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现就其机理、作用和副作用概述如下。机理碘化油能一过性阻断肝脏和肿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