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枝与心腔或其他大血管有异常交通存在。此病罕见,但随着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广泛应用,诊治病例渐见增多,自1865年Krause首先描述此病,至今已报告200余例,国内1963年冯卓荣报告2例,1966年候立业报告1例,1977年北京阜外医院报告8例。本文报告我院诊治的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并结合文献讨论有关问题。病例报告叶×,男,14岁,住院号47752,患者于4岁因发热就医时曾诊断为“风心”联合瓣膜病变及‘先心,动脉导管来闭”等,此次为明确诊断而入院。平素有膝关节酸痛史,活动强烈后感心慌、气急,无紫绀、蹲踞及咯血史。体格检查:营养发育良好,血压108/66毫米汞柱,脉率80次/分,心律规则,左前胸轻度隆起,胸骨左缘第Ⅲ肋间可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右缘3~4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音质带机械性,较浅表,在3~4肋间胸骨处最清晰,P_2稍亢进,无固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健康杂种犬13只,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并观察60例手术病人,结果提示:测定血清CK-MB活性在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期间可做为评定心肌保护方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虽已作为一种较安全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临床,但它毕竟和正常生理循环不同,因此较长时间(2小时以上)的体外转流,尤其是非搏动性灌注,常造成机体生理代谢功能较严重的紊乱。致使手术后发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就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害及可能采取的预防措施综述如下。一、微血管损伤 McGoon曾观察到,人工心肺机的非搏动性转流刺激血管壁,使其张力增高。在转流开始后的几分钟内血管阻力即增加,而且在整个体外循环期  相似文献   
4.
对28例体外循环病人术前后血液中免疫物质进行测定。其中非紫绀型先心病18例,紫绀型4例;风湿性瓣膜病5例;心脏肿瘤1例。年龄6~63岁;平均转流时间43分钟。木后因感染死亡2例。测定结果见附表。本组观察表明,体外循环后血中WBC、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血液稀释(r=0.67);转流期间的破坏和丢失,也可  相似文献   
5.
通过15只健康犬的实验研究,以及对20例病人的临床观察,作者等提出:30分钟之内可完成的简单心脏直视手术,可采用常温转流,单次冷停跳液灌注使心肌温度降至20℃以下,心包内放置小冰袋。30—60分钟内完成的手术,应全身降温至28—30℃,采用多次冷停跳液灌注并  相似文献   
6.
心肌保护的重要性在一切体外循环下需要暂时阻断冠状动脉血流的心脏手术,心肌保护是关系到病人预后的重要问题。如心肌保护不好,术毕心脏复苏即发生困难,即使复苏成功,术后也往往发生低排综合症。引起这一并发症的基本原因是心肌缺血缺氧。最常见的部位在心内膜下层。多数造成内膜下缺血和坏死,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心室肥大者,尤其是左室肥厚者危险性更大,常发生心肌缺血性痉挛,也称石样心。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情况。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效的挽救方法。虽多数发生于左室,如右室明  相似文献   
7.
纵膈炎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本院1965~1983年共收治1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6个月。其中继发于食管异物、外伤等致食管穿孔者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感染者3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2例,胸部横断伤后、全麻插管并发症、咽后壁脓肿蔓延及不明原因感染各1例。治愈好转者14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11例,除1例尚遗留胸前小窦道外,其余恢复良好。临床表现多有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及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重危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对体外循环重危病人术中及术后心肺等脏器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1—1976年内为10例胰头癌及肝管癌施行切除手术,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空肠吻合术7例,总肝管及左右肝管部分切除行肝管—空肠吻合术3例。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现就吻合方式、技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吻合方式:胰腺癌手术的吻合方式有50种之多,我们认为 Child 氏方法比较理想,本组7例均采用此种吻合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行胰—空肠对端吻合,总胆管—空肠端侧吻合,胃—空肠端侧吻合(图1)。3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45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指出其病因国内以结核性为主。该病确诊后应早期切除心包,手术径路以左前外侧横断胸骨切口为佳,心包切除的重点是左右心室及流出道。如情况允许,下腔静脉缩窄环应予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