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军  梁创  叶岩军  陈先养 《新医学》2011,42(2):88-90,13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进行MS筛查,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腹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Ms的发生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BMI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单纯高血压及合并高血糖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BMI与MS的发生无关;MS组与非MS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MS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合并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拉西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片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拉西地平片治疗,早晨顿服拉西地平片2~4 mg,疗程6周.结果:60例患者经拉西地平治疗6周以后,显效33例(55.00%),有效25例(41.67%),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头痛眩晕...  相似文献   
3.
黄金养  陈先养  龙英妹  黄美清 《吉林医学》2013,34(19):3775-377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PEEP及FVE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在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p H值与哮喘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p 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RR、HR、Pa CO2、Pa 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哮喘缓解率为68.2%,高于对照组43.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的哮喘发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碘伏联合贝复济预防急诊腹部污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急诊腹部切口污染手术患者76例,根据切口消毒剂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2%碘酊与75%酒精消毒;观察组给予0.25%碘伏联合贝复济消毒。观察2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腹部污染手术切口使用碘伏联合贝复济消毒,能提高切口愈合率并降低感染率,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34例用硝酸酯制剂治疗,疗程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对照组88.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肺复苏通气时呼吸机送气流速模式选用方波和减速波对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急诊科室的30例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当医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在患者进入比较平稳的状态时,保持呼吸机的其他参数不发生改变,观察组患者则选取减速波,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方波。当进行一个周期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气道峰压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对所有患者的呼吸力学等临床指标(平均气道压力、气道峰压、呼吸阻力、食道压力变化和平均气道阻力)进行检测。结果峰流量设置为30 L/min,在所有患者的气道峰压进行检查后,观察组患者气道峰压低于60 cmH2 O共15例(100%)高于对照组患者14例(73.33%),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临床指标进行统计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气道压力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压、食道压力变化和平均气道阻力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三项呼吸力学临床指标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通气时呼吸机送气流速模式采用减速波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气道峰压明显低于选用方波(恒速波)的患者,同时患者的呼吸力学等临床指标也优于采用方波,建议临床治疗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