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道119例(120足)三关节固定术矫正儿麻后遗足部畸形的临床经验。随访9个月~12年(平均4.5年)。优:42例占57.5%;良:27例占37%;差:4例占5.5%。但发现畸形未完全矫正,复发和关节融合不全以及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本文重点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经验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患者贾××,男,30岁,农民,住院号:492。左拇指缺损三月。患者于1979年10月开山时炸伤双手;左拇指自第一掌骨远端平面缺损;右手第4、5指残缺。由于拇指缺损,伤手功能受损,于80年1月20日住院,行拇指再造术。  相似文献   
3.
我院骨科自1976年6月—1989年6月共施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10例14次。其中分二个阶段进行;1976年6月—1980年6月为第一阶段施行6例10次。1986年6月—1989年6月为第二阶段施行4例4次。为观察10年以上远期疗效,我们将第一阶段手术病人的复查情况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病人;男4例,  相似文献   
4.
膑骨表面置换术。有它独特的优点,因为它在切除膑骨病变软骨面的同时又重建了关节面(Resurfacing)。保留了膑骨正常的生理解剖,符合生物力学特点,手术简单,感染机会少,疗效好。我院自1087年7月至1987年8月,先后为2例膑骨软化症患者施行人工膑骨表面置换术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骨科自1979年2月至1985年11月用股方肌带蒂肌瓣骨移植治疗股骨头骨软骨炎共27例,为了观察远期疗效,将随访在半年以上的26例作为分析对象。临床资料:26例中,男22例、女4例。右侧18例、左侧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4岁,平均10.4岁。病期:最长2年,最短1月余。平均11.3月。症状与体征:26例中有外伤史10例。髋痛20例,膝痛6例。关节活动(外展与伸  相似文献   
6.
1979年6月以来,我院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发生并发症5例。兹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加以探讨,可能对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所俾益。本组45例;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43.6岁。病种分别为股骨颈骨折12例(新鲜10例、陈旧性2例),股骨颈骨不连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其中1例曾施行粗隆间截骨),化脓性髋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6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2年5月以来,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移植1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皮瓣最大20×24cm~2,最小2×3.5cm~2。(见附表)。典型病例例5:右小腿上1/3被汽车压伤离断,清创缝合残端皮肤坏死,形成溃疡,经换药无效。伤后切除溃疡,留下18×22cm~2创面,取腹部20×24cm~2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二周皮瓣成活,于二皮瓣缝合之间1.5×4cm表皮坏死,点状植皮伤合愈合。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85年5月对12例下肢短缩畸形病人作了髂骨截骨延长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手术方法取斯密史氏皮肤切口。骨膜下暴露髋臼上部的髂骨内外板至坐骨切迹,自髋臼上缘2厘米左右处至坐骨大切迹间用线锯锯断髂骨,用骨延长撑开器将髂骨撑开长约4—5cm;按术前计划的延长长度,取同侧或健侧髂骨翼骨块,插入撑开的骨断端间隙内,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缝合切口。术后皮牵引3周,6周左右可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9.
1987年间先后为二例髌骨软化症患者行人工髌骨表面置换术,术后跟踪随访八年,假体无松动、患膝功能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假体材料及形状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设计制造的几何型全膝关节的一个部分,由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外形呈蕈状,关节面为凸面圆形,直径3.5cm,厚度约0.3cm。  1.2 本组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36~62岁。右膝或左膝疼痛,经门诊反复治疗不得缓解。体检髌股压磨及单腿下蹲试验阳性,X线片髌骨后缘轻度增生,先后于1987年7~8月经膝关节镜检查确诊后行人工髌骨表面置换术。在气囊止血带下,取髌旁内侧S切口,髌骨外翻,凿去其上残留软骨面,中央凿一直径0.6cm深1.0cm洞,用调好的骨水泥灌人洞内和涂在髌骨的粗糙面上,置入假体,加压固定,待骨水泥干后,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第1d开始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3d后练习直腿抬高。1周后练膝  相似文献   
10.
全髋翻修术的最主要原因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通常采取的方法是X线片显示不论髋臼还是股骨柄只要一方松动引起临床症状 ,即行翻修手术。在实际操作中 ,常遇到仅髋臼侧松动 ,股骨柄固定良好 ,翻修取假体柄时非常困难 ,有时需要开窗或开槽才能取出。针对此情况 ,自 1996年 6月对 13髋 (12人 )进行翻修时仅行单个髋臼更换。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髋 (5人 ) ,女 7髋。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3岁。左侧 5例 ,右侧 8例。第一次手术到第二次翻修间隔时间 ,最短 1年 8个月 ,最长 14年 6个月。疾病类型 :股骨颈骨折 4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