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手创伤缺损患者41例,对其应用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对治疗成效予以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后的SW和DAS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流速(VRBC)、血液灌流量(PU)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液流态积分(BFPI)、白微栓(WM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1例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全部存活,3例(7.32%)无效,15例(36.59%)有效,23例(56.09%)显效,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手创伤缺损治疗上,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微循环状况、手部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和总结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9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效果评价采用改良的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1例术后出现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并股骨头缺血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采用后入路患者发生异位骨化,1例术中牵拉损伤坐骨神经。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移位髋臼骨折,能重建髋关节的匹配及稳定性,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治疗上比较困难,且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13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随访1~23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肘管综合征 (又称迟发性神经炎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以尺神经在肘部神经沟处受到卡压、牵拉、摩擦,出现肘部以下尺神经支配部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我们自 1985年以来收治肘管综合征患者 26例,现将诊断与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5±3.7)岁。根据T ron-zo-Evans分型系统,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及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 arris评分标准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P〈0.05);b)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并发髋内翻2例,伤肢短缩1例。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出股骨头或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现象。c)髋关节H arris功能评分显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 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0%;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 amm a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稳定性骨折,两种内固定装置均可选择;对于不稳定性骨折,G amm a钉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中外1/3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针尾在锁骨内侧弯钩与外侧弯钩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400例锁骨中外1/3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后其中200例针尾在锁骨内侧弯钩与200例在外侧弯钩比较。分析其克氏针滑脱,末端突出皮下引起疼痛,克氏针断裂等。结果:200例针尾在锁骨内侧弯钩全部没有滑脱及末端突出皮下引起疼痛,而1例克氏针断裂;200例在锁骨外侧弯钩有160例滑脱及末端突出皮下引起疼痛,占80%,没有克氏针断裂。结论:锁骨中外1/3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时,针尾弯钩应设在锁骨内侧,可减少术后克氏针滑脱及尾端突出皮下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阳春市人民医院采用带线铆钉所治疗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5例患者列为回顾性研究组,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新收治入院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列为前瞻性研究组,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相同,通过缝合锚钉的方式修补内侧与外侧的韧带复合体。前瞻性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病情采用3D打印辅助下带线铆钉治疗。评估所选患者肘关节损伤部位、伤情程度、骨折分类分型,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进行随访,前瞻性研究组患者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回顾性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9个月与12个月时两组患者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瞻性研究组骨折线愈合率显著高于回顾性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面对合情况、创伤性关节炎与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打印能够有助于医务工作者直观判断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情况,以模型模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采用Tightrope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18年1~11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选取16例,并且严格按照Rockwood分型标准分为Ⅲ~Ⅵ型,观察16例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后,表示为优的患者14例、良为2例、差为0例,优良率达到100%,并且肩部出现轻微疼痛为1例;出现患肢劳动能力略有减弱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结论采用Tightrope钢板治疗Rockwood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