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肱骨干,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87例,肱骨干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11例,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4-16个月:结果;胫骨干骨折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上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脊索瘤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本谊  闫红旗 《吉林医学》1998,19(6):348-350
为提高脊索瘤的 CT 和 MRI 诊断的正确性。本文分析了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患者的临床与 CT 和 MRI 表现(男15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4岁,平均42.16岁。其中19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颈椎,1例位于腰椎,9例位于骶尾椎。29例行 CT 检查,29例行 MRI 检查,CT和 MRI 同时检查27例。结果:31例 CT 和 MRI 均显示软组织肿块,29例骨质破坏(93.55%),16例钙化(51.61%)。肿瘤形态呈不规则形、类圆形。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呈轻度强化。本组29%发生在骶尾骨。结论:脊索瘤的典型表现为斜坡或骶尾部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和病灶内钙化。CT 和 MRI 检查对脊索瘤的诊断及对肿瘤侵犯的范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测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例螺钉断裂.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红旗  张保  叶猛 《安徽医学》2015,36(9):1114-1115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79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ⅡA 26例,ⅡB 29例,Ⅲ20例,Ⅳ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3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Harris评分:优56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3.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闫红旗  张保  叶猛 《安徽医药》2015,36(9):1114-1115
目的 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79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ⅡA 26例,ⅡB 29例,Ⅲ 20例,Ⅳ 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3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Harris评分:优56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均在术后2周下地负重行走。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例,良6例,可3例。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早期下地负重,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闫红旗  冯瑛琦  王卓  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37-3038,3171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8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T”型,“L”型支持钢板,双钢板,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和胫骨近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作内固定。骨折塌陷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应用髂骨或人工骨植骨39例。同时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68例中52例获得随访,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2例(67%),良:12例(19%),可:6例(10%),差:2例(4%)。优良率86%。结论复杂结果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需依据骨折类型,遵循分期治疗、早锻炼、晚负重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胫腓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BO)”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本组采用小切口或加简单、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51例中48例获得随访,无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结论本方法对局部软组织及血运破坏少,有限内固定可使骨折类型由不稳定型转为稳定型,从而发挥单侧外固定支架的固定优点,是一种符合“BO”理念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23例)和人工关节置换术(20例)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FRS)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8~25(20.3±2.3)个月。人工关节置换术组FRS、Harris恢复情况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器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植骨器,用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体内植骨,完成充填椎体前柱缺损。方法 通过尸体实验检验植骨器能够达到的植骨范围,临床应用15例。结果 手术发现植骨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放射学检查显示骨折椎密度增加,未见透光腔隙。结论 临床证明该植骨器设计独特、使用方便、植骨确切,能基本达到原有椎体骨小梁的“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