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门脉高压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致,按照病因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血吸虫病和肝硬化[1]。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异常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其合并胆石症发病率较高,是正常人发病率的2~3倍[2]。且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患者术中出血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给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为分析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7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普通肠梗阻的病因,并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肠梗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依次为粘连性肠梗阻38例,占47.50%;肿瘤性肠梗阻25例,占31.25%;嵌顿疝6例,占7.50%。该组80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48例治愈、25例好转、剩余7例未愈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达91.25%。结论为了提高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除了要针对病因进行分析外,还要针对具体病情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可最大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其他疾病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阑尾炎的13例病例。结果:13例病例经术中探查、术后病理及其他检查证实为其他疾病。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动态病情观察及完善的医技检查,结合术中恰当的切口选择,术后的严密观察,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伤寒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是一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自抗菌药物问世后,其病死率逐渐下降,由伤寒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伤寒的并发症可表现有多种。由伤寒杆菌本身所致的有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骨化脓性炎症、肺炎和急性胆囊炎等;由毒血症所致的有心肌炎、肝损害和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由免疫改变所致的有肾炎等;由肠道局部病变所致的有肠穿孔和肠出血等。其他少见的尚有关节炎、流产、急性胰腺炎、视神经炎、角膜炎、结膜炎、血小板减少伴出血、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等。本文仅就国外有关资料中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诊治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病原因、诊断手段、治疗手段以及治愈情况等。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在本次的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术中发现一期手术处理13例,术后发现6例,其中2例经引流痊愈;再次手术的有4例。全部病例经随访愈合良好。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主观因素在手术过程中过于自信,对三管未作仔细确认,草率断管。客观因素是术中病理因素以及解剖变异造成。术中预防的关键是重视胆囊、胆管手术,仔细辨认胆囊管和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合理的把握手术指证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间66例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患者中,30例右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采取Ⅰ期切除吻合术,24例左半结肠伴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10例患者行Ⅰ期切除近端造瘘,远端关闭术,2例患者行单纯横结肠造瘘。术后有62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转上级医院再次手术痊愈。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继发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明显,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左半结肠癌伴梗阻则需要根据术中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来自闽家卫计委的消息称,沪苏浙皖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如有突发疫情三省一市将联合处置,联合开展疫情趋势研判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并定期互通信息。  相似文献   
9.
分析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其中手术治疗9例,死亡4例,病死率44.4%;非手术治疗17例,死亡5例,病死率29.4%;总有病死率为34.62%。认为SAP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原则。SAP的早期应尽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增强CT扫描对判定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0~1998年共收住前列腺增生病人276例,所有病人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其中有9例病人术后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病人,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2岁。排尿困难发生时间除1例前列腺增生复发在术后7年,其余发生时间在术后半月~6月。其中膀胱颈部狭窄3例,后尿道狭窄2例;无张力膀胱2例;颈部后唇门坎样增生1例。改行膀胱造瘘术2例,前列腺增生复发电切1例,颈部内切开、后唇增生隆起切除2例,尿扩成功1例。转院治疗1例,行冷刀内切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