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和压力螺栓(Anatomic Plate and CompressionBolts,APCB)治疗跟骨骨性毁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经确诊为跟骨粉碎、关节面显著的碎裂移位、跟骨变宽、高度显著的丢失、Bohler角及Gissane角显著的改变的单侧跟骨关节内严重粉碎骨折的患者102例,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标准的外侧L形切口AO解剖钢板和螺钉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Bohler角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但两组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负重时间显著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距下关节炎、AOF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应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进行加压固定、能够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跟骨骨性毁损伤是一个合理、稳定性较强,能够获得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比较术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VA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2组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防治髋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髋部手术患者1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非药物方法防治DVT,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防治DVT。结果:2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为5.26%,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6.32%,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的防治作用,与常规非药物防治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动力髁螺钉板(Dynamie hip serew,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LIS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5±2.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膝关节内(外)翻崎形、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总有良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X2=6.1138,P<0.05)。结论锁定钢板(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疗效肯定,术中血运破坏少,创伤小、对骨折“内环境”干扰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较为满意,早期功能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LISS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