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用于微晶纤维素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在微晶纤维素分类中的应用。方法:测定了来源于5个不同厂家的12种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的粉体学等物理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微晶纤维素的分类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揭示了PH101和PH102型微晶纤维素分类的依据。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微晶纤维素的分类研究,其结果与传统生产应用中微晶纤维素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三唑巴坦钠(4∶1)对动物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Beagle犬和小鼠按180mg/kg和360mg/kg注射给药(约分别是临床提供人日用量2g/d的5和10倍),观察给药后Beagle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和幅度变化情况及小鼠自主活动、镇静影响情况.结果 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三唑巴坦钠(4∶1)180 mg/kg和360mg/kg对Beagle犬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对小鼠自主活动、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一般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三唑巴坦钠(4∶1)对动物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花色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进行DR建模,将成模后的DR大鼠随机分为花色苷低、高剂量组、模型组。花色苷低、高剂量组分别以250 mg/kg、500 mg/kg给药,健康组、模型组以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个月后观察其一般状态并测定空腹血糖(FPG)。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状态,并检测其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Notch1、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界限不明,ROS和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Notch1、Hes-1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大鼠的DR病理状态明显好转,ROS、MDA、SOD、Notch1及Hes-1水平均明显逆转(P <0.05),且高剂量组逆转幅度更加明显(P <0.05)。结论 花色苷可能通过激活DR大鼠视网膜的Notch1/Hes-1信号通路,保护其视神经并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
钟绍金  韩珊颖  明良山 《安徽医药》2018,22(12):2331-2334
目的 研究高剪切条件下制备四臣止咳颗粒过程中润湿剂的动态分布。 方法 以四臣止咳方浸膏粉-可溶性淀粉质量比为1∶2制备混合粉体,将示踪剂荧光素钠加入80%乙醇中作为润湿剂,高速搅拌湿法制粒;检测制粒过程不同时间点、不同粒径颗粒中荧光素钠的量,分析颗粒中润湿剂分布情况。 结果 在制粒初期颗粒粒径出现两极分化,且出现少量团块,主要在大粒径颗粒中检出荧光素钠,而小粒径颗粒中几乎检测不出荧光素钠,说明润湿剂此时主要呈现局部分布的状态;而随着制粒时间推移,颗粒粒径差别逐步缩小,荧光素钠在各粒径颗粒中分布趋向均衡,说明润湿剂此时趋向均匀分布的状态。 结论 高速搅拌湿法制备四臣止咳颗粒过程中,润湿剂分布随时间变化而趋向均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Ⅲ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 μm。  相似文献   
6.
邢桂兰  林春华  钟绍金  符健 《中南药学》2012,10(12):888-892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对小鼠体内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寻找其最佳配比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腹腔注射100%最小致死量的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1938)、大肠埃希菌(3183)和铜绿假单胞菌(shiy-30)感染小鼠,分别用不同配比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皮下注射治疗,用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值)及ED50的95%可信限。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以1∶1、2∶1、4∶1、8∶1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185.0、160.0、150.5、190.6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钠分别低2.8、3.3、3.5、2.7倍,各比例ED50较新菌必治偏大;对大肠埃希菌的ED50分别为3.2、3.3、2.8、3.3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分别低11.6、11.2、13.2、11.2倍,且低于新菌必治ED50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ED50分别为4.6、3.9、4.0、5.2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分别低11.1、13.1、12.8、9.8倍,显著低于新菌必治ED50值。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以1:1、2:1、4:1、8:1配伍可显著提高头孢呋辛钠单用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内抗菌效果,其中以2:1、4:1配伍疗效略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3种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乙醇浓度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该工艺活性成分的提...  相似文献   
8.
韩珊颖  钟绍金 《安徽医药》2020,24(4):670-673
目的优选滋补酥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 2017年10月至 2018年10月,以油腻感和吸附效果为评价指标,优选吸附剂种类及用量;以颗粒得率、成型性、溶化性及流动性为评价指标,优选赋形剂种类及配比;通过测定脆碎度,评价颗粒的抗压能力,优选黏合剂;以甜味程度为指标,优选矫味剂用量;最后以水分含量为指标,考察颗粒的烘干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将浸膏、蜂蜜与酥油按原处方比例混合加热熔融,按药物混合物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3.5∶1的比例加入 PVPP混匀;再按原处方比例称取人参、鹿茸和冬虫夏草的药材粉末(过 100目)按等量递增法与混合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 1∶1)及冰糖粉(25%主药量)混匀;将两种混合物合并混匀,以 50%乙醇[含 5%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作黏合剂湿法挤压制粒,以 60 ℃的温度烘干 4h后,整粒,即得;成品颗粒得率高,成型性好,口感适宜。结论筛选出的制粒工艺简便可行,对藏药改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完善处方管理,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每月随机抽取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100张,共1 200张,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发现不合理处方592张,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缺项和书写不规范,超量处方,用法、用量、适应证不适宜。结论 医院应规范处方书写,进一步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III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