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杨庆东  钟澈  李淑玲  郑文涛  黄鸣涛  香晓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5-1656,F0003,F0004
目的对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判定高危人群,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至2013年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至2013年该镇共报告流腮病例31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56/10万,发病率在年份间的波动呈现双峰的特征;全年发病高峰为4—7月;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结论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进一步落实人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原因、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我院住院部儿科和门诊部儿科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我院住院部和门诊部儿科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5例,以〈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6.67%,流动人口儿童占总发病例数的89.36%;全年12个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66.67%;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89%。结论 2010年东莞市横沥镇的手足口病发病强度显著上升,预防和控制工作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市横沥镇中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健康促进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横沥镇4个村(社区)3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东莞市横沥镇中老年人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10.50%,具备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术三个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2.25%、13.25%和14.25%;文化程度较高者、有配偶者、有慢性病史者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P<0.05);村民和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沥镇中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该镇在健康促进工作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应探索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健康促进体系。  相似文献   
4.
5.
钟澈  曾肖连  杨庆东  李淑玲  邓肖璋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2+3217-F0002,F0003
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病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东莞市横沥镇报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镇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确诊病例共926例,年平均发病308.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70/10万;全年4季均有发病,秋冬季多发,10—12月份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0.41%;婴幼儿高发,0~2岁年龄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1.04%;散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7.73%;非本市户籍儿童的发病构成比达88.12%。结论该镇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防控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防控工作是重点和难点,保护易感者应作为加强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横沥镇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探讨蛲虫感染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40名3~8岁儿童为对象,采取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以问卷调查法了解感染影响因素。结果横沥镇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75%;儿童蛲虫感染率与户籍性质、居住环境、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流动人口和居住出租屋的人群是蛲虫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蛲虫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