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器官移植后如何监测受者的免疫状态,并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探索新型免疫状态定量监测方法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是否有抗原特异性.方法:建立 C57→BALB/c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分别输注 C57/BALB/c 混合脾细胞悬液及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在细胞输注后检测2种混合细胞悬液比例变化及供体细胞杀伤率,同时设置 BALB/c→BALB/c 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免疫低下裸鼠对照组及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与之对比.结果与结论: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组和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小鼠对供体 C57 脾细胞有强烈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其中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特异性杀伤作用稍弱,而输注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的小鼠细胞注射2~4 h内没有明显特异杀伤作用,但免疫低下的裸鼠始终未表现出特异性杀伤.说明实验建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皮肤移植受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I/ARDS患者PEEPi、PCF之间、以及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脏器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60例ALI/ARDS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的PEEPi、PCF、APACHEⅡ及SOFA评分,并根据患者10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39)与死亡组(n=21)进行分析。结果:PEEPi,PCF间呈明显线性相关(P0.01);PEEPi,PCF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明显线性相关;生存组与死亡组PEEPi,PCF具有明显差异(P0.01),其ROC的AUC值分别为0.919,1.000,(P0.01);临界点分别为7.75 cmH_2O,41.5 L/min,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0%、92.3%;100.0%、100.0%。结论:ALI/ARDS患者的PEEPi、PCF呈线性相关,均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PCF预测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兴文县于1996在全县供应加碘食盐,实施防治碘缺乏病措施.于2000年自查评估,未实现基本消除该病目标,究其原因为碘盐营销市场行政管理不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模式来监测移植后受者免疫状态是当前的难点。目的:建立兔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方法,验证体内细胞毒性实验能否检测出受体的免疫排斥状况。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雌-雄兔皮肤移植模型,另设未作移植的雌、雄兔为对照组。取雌兔及雄兔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活细胞染料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分别于1,2,4,8h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变化,计算供体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与结论:雌-雄兔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在皮肤移植2周后可建立,混合细胞悬液输注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不同,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1,2,4,8h的杀伤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免疫状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皮肤移植模型的体内特异性免疫环境及移植物所受的免疫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及优劣。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旁路径的方法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16例,其中实施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5例。患者均首先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静脉并清除其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再打通胰后隧道并切断胰腺颈部,最后切除胰腺钩突或被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结果:15例术后顺利恢复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 mL,平均手术时间4.5 h,无手术中及术后死亡。5例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切缘病理检查均阴性,淋巴结及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阳性检出率较高。 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并可增加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7.
背景:器官移植后如何监测受者的免疫状态,并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探索新型免疫状态定量监测方法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是否有抗原特异性。方法:建立C57→BALB/c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分别输注C57/BALB/c混合脾细胞悬液及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在细胞输注后检测2种混合细胞悬液比例变化及供体细胞杀伤率,同时设置BALB/c→BALB/c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免疫低下裸鼠对照组及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与之对比。结果与结论: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组和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小鼠对供体C57脾细胞有强烈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其中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特异性杀伤作用稍弱,而输注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的小鼠细胞注射2~4h内没有明显特异杀伤作用,但免疫低下的裸鼠始终未表现出特异性杀伤。说明实验建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皮肤移植受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
背景: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模式来监测移植后受者免疫状态是当前的难点.目的:建立兔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方法,验证体内细胞毒性实验能否检测出受体的免疫排斥状况.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雌-雄兔皮肤移植模型,另设未作移植的雌、雄兔为对照组.取雌兔及雄兔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活细胞染料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分别于1,2,4,8 h 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变化,计算供体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与结论:雌-雄兔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在皮肤移植2周后可建立,混合细胞悬液输注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不同,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1,2,4,8 h的杀伤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免疫状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皮肤移植模型的体内特异性免疫环境及移植物所受的免疫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模式来监测移植后受者免疫状态是当前的难点。 目的:建立兔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方法,验证体内细胞毒性实验能否检测出受体的免疫排斥状况。 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雌-雄兔皮肤移植模型,另设未作移植的雌、雄兔为对照组。取雌兔及雄兔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活细胞染料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分别于1,2,4,8 h 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变化,计算供体特异性细胞杀伤率。 结果与结论:雌-雄兔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在皮肤移植2周后可建立,混合细胞悬液输注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不同,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1,2,4,8 h的杀伤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免疫状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皮肤移植模型的体内特异性免疫环境及移植物所受的免疫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食蟹猴单个核淋巴细胞体内荧光示踪方法.探索该方法的细胞采集途径、细胞输注部位和流式检测技术参数.方法 从外周血和腋窝淋巴结分别提取分离出单个核淋巴细胞,经CFSE染色后分别将荧光细胞输注食蟹猴外周血和手掌大鱼际下;经过1、2、3h后从外周血和淋巴结再次提取其中的单个核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样本中荧光细胞数量比例,并优选染色浓度、时长和流式检测技术参数.结果 CFSE最佳染色浓度为1 μmol/L,最佳染色时长为15 min;细胞悬液输注1、2、3h后血管通道组中荧光细胞比例平均值依次为2.37%、0.48%、0.01%,而淋巴管通道中荧光细胞比例显著高于血管通道,平均值依次为12.77%、3.31%、0.07%.结论 使用淋巴管道系统进行淋巴细胞的采集示踪,与传统的从血液系统示踪方法比较,可以显著提高可监测靶细胞的数量,可以直观、量化、动态地了解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变化状态,此方法可重复性高,是一种稳定的食蟹猴体内免疫标记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