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穿刺后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穿刺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肝穿刺后出血经血常规及腹部彩超检查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凝固治疗,出血得到控制。结论:肝穿刺后出血临床少见,血常规及腹部彩超检查有助于诊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肝血管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向瘤体内注入硬化剂(含平阳霉素8mg、生理盐水5mL与地塞米松5mg),术后3个月复查肝脏B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血管瘤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35例,CR12例,PR22例,NC1例。有20例术后3个月肿瘤缩小超过80%,肝区闷胀不适及腹部包块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结果:甲组(阻断入肝血流)n=59,乙组(不阻断入肝血流)n=42.甲组和乙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分别为:892ml±843ml、914ml±894ml.甲组和乙组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7±6天,12±4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Tbil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8±7天,13±5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3%与12.5%,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穿刺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穿刺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肝穿刺后均出现失血性休克,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凝固止血,出血得到控制。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穿刺后的出血创伤小,操作简单,副反应轻,止血效果确切,临床可作为保守或手术治疗外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化疗药物M期阻滞剂长春花碱(vinblastine,VLS)对MOLT-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并分析其意义。0.05μg/ml的VLS诱导MOLT-4细胞0-12小时产生M期细胞阻滞和/或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DNA直方图和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采用阻滞增长率、阻滞效率、凋亡率及形态学指标分析阻滞前后的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胞阻滞可不伴随有凋亡率的显著增加;细胞阻滞的流式DNA直方图呈时间依赖的细胞周期分布动态改变,阻滞程度可量化;M期阻滞伴随有S期细胞堆栈;阻滞后细胞增殖率减低;M期阻滞细胞具有特征性细胞分裂的形态学特征。结论:长春花碱能单独诱导MOLT-4细胞M期阻滞,M期细胞阻滞的流式细胞检测和形态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细胞阻滞与凋亡、检测点机制和抗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性,22岁。因大量便血1h入院。入院时病人处于休克状态,血压70/30mmHg。经输血及输液后休克好转。于次日行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胃、十二指肠及结肠未见出血。诊断为小肠出血。入院后第3d,病人再次大量便血,血压下降至80/40mmHg,血红蛋白51g/L。经补液、输血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靠近回盲部的回肠明显积血,积血肠段长约100cm,但未见明显的小肠病变。将积血挤入结肠后,在距回盲部110cm处切开回肠壁,插入大肠镜探查可疑出血肠段,见距回盲部约70cm处有一凝血块附着肠壁。移去凝血块即见肠壁内有一出血点,为动脉出血,直径约1mm。周…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抽液、囊腔内注入高聚生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单发囊肿29例,多发性囊肿3例。肝囊肿直径≤5cm12例,5~10cm16例,10c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凝固疗法对直径<3cm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置入式微波凝固疗法治疗直径<3cm肝细胞癌33例,共37个结节。观察其局部灭活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治疗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完全固化灭活率97.3%。微波治疗对机体的影响轻。治疗后12例复发,均为异位复发。结论置入式微波凝固疗法对直径<3cm小肝癌可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而且对机体的影响小,可望成为根治性治疗小肝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患者HBV感染及癌旁肝组织病理检查情况。方法对64例手术治疗的HCC患者进行ALT、AST、HBV检测并对癌旁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全部患者都有HBV感染。全部患者的癌旁肝组织都处在活动性炎症状态,其中炎症分级G≥2者63例(98.4%)。61例患者ALT和AST正常,3例轻度升高。结论本组HCC患者均有HBV感染,所有癌旁肝组织都处于炎症状态,ALT和AST水平不能真实反映HCC患者肝脏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