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0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以肺癌血清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出能够用于血清学筛查和肺癌病理分型的多肽。方法利用M13噬菌体随机12肽展示肽库对24例临床确诊肺癌患者的血清和24例体检者的血清进行4轮吸附-洗脱的筛选。挑取筛选后的噬菌体单克隆,皆以血清和细胞株进行试验,选出特异性及确诊率较高的单克隆。目标单克隆通过DNA测序确定其所表达的多肽序列,进而人工合成带FITC标记的多肽,以肺癌细胞、正常肺细胞和肺癌组织切片进行荧光成像检测。结果随机挑取30个经过4轮筛选的噬菌体单克隆,通过血清和细胞株的试验,筛选出6个特异性和确诊率较高的单克隆,其中单克隆ZZ-8肺癌血清确诊率达到41.6%,且鳞癌的比例较高。ZZ-8经DNA测序分析,确定其表达的多肽序列为:APTPSTQMNLLP。FITC标记的多肽在细胞和组织切片的荧光成像检测中,均显示良好的特异性。结论人工合成的多肽ZZ-8能够为研发肺癌诊断试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患者中颇为常见,在所谓正常人群中也有发现。SMI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但如能及时检出将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不同人群中SMI确切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楚。我们对150名中年男性干部用动态心电图(DCG)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TT)检测缺血型ST段压低(STD),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系指用袖带法测量上臂的血压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而言。ISH的诊断要求在两周中连续三次测量的血压值均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作者认为治疗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最佳方案是:1.非药物治疗:1984年“美国国家高血压普查、诊疗联合委员会”建议对老年ISH患者的治疗必须个体化。认为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这种治疗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对体重>115%标准体重者)、饮食中钠摄入量减至每日≤2000mg以及限制洒精的摄入。然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在某些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放射到下肢。本文报告19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27~73岁),心绞痛不仅表现在胸部,而且也反映在一侧或两侧下肢。其中有17例患者心绞痛由胸部向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另外2例患者疼痛由下肢向胸部放射。下肢疼痛发生在下肢的前面和靠近内侧的4趾。19例患者中有9例作了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5.
对6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了清除病灶,填塞带蒂肌瓣及闭合冲洗吸引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67例病人随访日期最短11个月,最长8年,平均2.8年.评定按张光铂,提出的标准:结果优58例(86.5%),良9例(13.43%),无1例复发.此法适用于病程长,病灶清除后遗留较大骨腔,而其附近有较丰富可利用的肌肉组织的慢性骨髓炎患者.作者认为,此法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例1女,54岁。诉左侧上下肢麻痹、无力、冷感3天就诊。体检:BP24/12.6kPa。左手握力稍减,患肢皮肤触之稍冷,左膝反射迟钝,右侧均正常。未发现其它病理征。CT示右基底节区见一低密度影,0.3(?)0.3cm,诊为基底区腔隙性梗塞.经用脑益嗪、维脑路通、丹参、低分子右旋醣酐等治疗3个月渐恢复正常例2男、56岁。诉语言不清、反应迟钝.四肢无力4天就诊。体检:BP17/13kPa。右鼻唇沟稍浅,舌伸出(?)偏右,其余颅神经征未见异常。CT示腔隙性脑(?)经用心脉宁、丹参、倍他乐克等治疗2个月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M型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但对二尖瓣狭窄口径大小的估计,其可靠性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我们对30例经手术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就其超声心动图的主要参数测值与手术时检查的狭窄口径的情况进行对照,现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酯钠(Poly saccharide sulphate简称PSS)是从褐藻中分离提取的新型肝素类药物,经国内专家进行动物试验和临床验证,具有抗凝血、降血液粘度、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怍用。本文作者用PSS治疗高粘血症患者并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作为对照组观察,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88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48~78岁,平均60岁。 (二)方法:PSS组:47例,每日300mg,分3次口服。潘生丁加阿斯匹林组:41例,每日潘生丁150mg,分3次服;阿斯匹林40mg,顿服。 (三)观察项目:治疗前、后2个月测:1.血小板功能:1分钟聚集率,5分钟解聚率,最大聚集率,反应时  相似文献   
9.
测血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不正确的操作以及有故障的血压计引起的误差常导致错误的诊断,又造成不适当的治疗和随访。本文的目的是为间接法测血压提供简明的准则。作者认为血压计橡皮气袋的长度和宽度很关键。气袋太短时压力不能完全地传导到动脉上将使测出的血压偏高。气袋长度至少应≥上臂周长的80%。一般人应使用长35cm的气袋,肥胖者甚至要用长达42cm  相似文献   
10.
Lee等人最近指出,胸痛的临床评价是诊断学上的重要问题,难以解释的胸痛是进行食管测压的主要缘由。这是当今试图改进食管性胸痛诊断试验的基本理由。本文研究1000多例原因不明的“非心源性”胸痛病例。早期以药物试验诱发食管性胸痛,后来则用腾喜龙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