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根凯  孙凌云 《江苏医药》2007,33(5):537-537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亦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类少见的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现将我院近6年收治的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目前研究认为B细胞不仅是抗体分泌细胞的前体细胞,还具有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参与次级淋巴器官的发育和生发中心形成等生物学功能,B细胞生物学异常可导致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针对B细胞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将从SLE患者的B细胞异常及靶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6例AS患者于0、2、6、1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 mg/kg)治疗。观察主要疗效指标:12周时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标准:12周时达到ASAS 50的患者比例,记录并分析患者0、2、6、12周时的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估指数(PGA)、夜间痛、脊柱痛、脊柱炎症、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2周时46例患者中有42例(91.3%)达到ASAS 20改善,27例(58.7%)达到ASAS 50改善。治疗2、6、12周时AS患者BASDAI、BASFI、PGA、脊柱炎症、夜间痛及脊柱痛程度均有显著改善,ESR、CR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皮疹、消化道症状。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AS能快速减轻患者疾病活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AS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以急性发作和病情缓解交替为特点,SLE活动、尤其是肾脏疾病和感染是三大重要死亡原因.在1976年,Urowitz等描述了SLE死亡的双峰模式,即患者早期常死于SLE的活动和感染,后期常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由于早期诊断和更好的综合治疗,80%~ 90%的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2].然而,随着SLE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新出现的老龄化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SLE的疾病模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就影响SLE预后的因素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做一概述,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小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1和Nephrin在膜型狼疮肾炎(V-LN)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V-LN 25例,18例同期住院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作对照,另取5例因肾脏肿瘤行一侧肾切除的远端相对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24 h)、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清补体、尿补体(C3)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组病例肾组织作常规病理检查和NEPH1、Nephrin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EPH1、Nephrin表达和分布的变化,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组病例尿蛋白定量(24 h)[(3.5±0.6)和(3.7±0.7)g]、血清白蛋白[(26±3)和(24±3)g/L]、血清肌酐[(108±9)和(102±8)μmol/L]、尿C3[(3.4±0.8)和(3.8±1.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LN组血清总胆固醇[(6.3±0.9)mmol/L]、甘油三酯[(2.0±0.3)mmol/L]、血清补体C3[(0.40±0.16)g/L]、C4[(0.05±0.02)g/L]均低于IMN组[分别为(9.2±1.3)、(3.7±0.5)mmol/L,(0.72±0.06)、(0.12±0.01)g/L](P<0.05),而V-LN组尿红细胞和尿NAG(P<0.05,P<0.01)均高于IMN组;间接免疫荧光显示V-LN及IMN患者肾组织中NEPH1、Nephrin的表达均减弱,但V-LN组的表达减弱不如IMN组明显.结论 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1、Nephrin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LN蛋白尿的发生,其他机制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可能在V-LN蛋白尿的发生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eymann肾炎(HN)受体相关蛋白(RAP)羧基端抗原决定簇在H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PCR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RAP全长和羧基端多肽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表达融合蛋白,制备针对RAP全长和羧基端融合蛋白的抗血清,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在肾组织中的定位.利用该抗血清制备两种HN模型,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表达和分布,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RAP1083/324,表达了RAP全长(相对分子质量,70×103)和羧基端(40×103)的融合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免疫荧光显示制备的两种抗血清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高亲和性.利用两种抗血清成功制备了HN模型,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达(21.31±4.15)mg和(19.05±3.72)m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phrin在RAP324诱发的大鼠HN肾组织中表达较RAP1083中减弱明显.结论 Heymann肾炎RAP羧基端存在病理性抗原决定簇,能够诱发大鼠HN模型.nephrin在两种HN中表达减少,推测RAP作用机制与减少肾小球内nephr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及SLE患者MSCs。免疫磁珠法分选正常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与MS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凋亡及表面标志表达,3H掺入法检测B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结果:①B细胞+正常MSCs共培养组B细胞增殖(4307±308)cpm较单纯B细胞培养组(7059±346)cpm降低(P〈0.05);②B细胞+正常MSCs共培养组B细胞凋亡率(14±7)%低于单纯B细胞培养组(25±8)%(P〈0.05);③B细胞+正常MSCs共培养组B细胞表面CD86表达率(53±5)%较单纯B细胞培养组(66±10)%低(P〈0.05);④与MSCs共培养后,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较单纯B细胞培养显著减少(P〈0.05);⑤B细胞+狼疮MSCs共培养组与B细胞+正常MSCs共培养组比较,B细胞增殖、凋亡、CD86表达和Ig分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在体外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SLE患者骨髓MSCs与正常MSCs相比,对B细胞的表面刺激分子表达、增殖、Ig分泌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难治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益赛普联合得宝松关节腔注射治疗RA患者膝关节炎40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压痛程度、关节痛VAS评分、PGA、MDGA、ESR及CRP评估指标。结果:关节腔注射益赛普和得宝松后的第2周末,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1.2±0.7分、压痛程度1.3±1.1分、关节痛VAS评分1.7±1.3分、PGA 2.3±1.5分、MDGA 2.2±1.6分、ESR 17.7±11.6 mm/h及CRP 11.5±8.7 mg/L;第4周末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1.5±0.9分、压痛程度1.2±1.3分、关节痛VAS评分1.8±1.5、PGA 2.2±1.7分、MDGA 2.4±1.5分、ESR 15.3±11.9 mm/h及CRP 12.2±9.2 mg/L。关节腔注射后关节肿胀程度、压痛程度、关节痛VAS评分、PGA、MDGA、ESR及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和得宝松联合膝关节腔注射是RA患者难治性膝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益赛普治疗43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益赛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时达到ASAS20、ASAS50、ASAS70和BASDAI5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9例(90.7%)、29例(67.4%)、23例(53.5%)和32例(74.4%)。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益赛普治疗AS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十细胞移植(HSCT)已用来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AD),至2005年底已有近800例难治性AD患者接受了HSCT,目前欧美正在进行HSCT治疗AD的Ⅲ期临床研究。关于HSCT治疗AD的机制有很多假说,如“重建免疫系统”(reseting the immune system)、“逆转免疫时相”(turning back the immu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