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治疗经验,为临床三踝骨折治疗提供方法、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术后康复及治疗结果.结果:2004~2010年我院共收治三踝骨折患者64例67关节,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早期功能锻炼,相较非手术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结果,手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三踝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面的完整与平整,可最大程度避免远期骨性关节炎所致踝关节疼痛不稳等并发症,手术中应依照先后踝再外踝最后内踝的整复固定顺序以利于手术操作,切口的选择建议为手术方便以外、内、后正中跟腱旁切口为宜,但需注意切口间距,避免皮肤坏死发生.术后康复宜早锻炼,晚负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为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骨科门诊2007年诊断AS早期患者9例诊治过程,比较其早期症状表现及相关影像检查结果。行X射线检查、腰骶部CT平扫及HLA-B27检查。结果:9例患者X射线检查均未发现腰骶部早期改变,后均作腰骶部CT平扫,9例均显示轻微关节面骨侵蚀及软骨下囊性变;HLA-B27结果均为阳性,均确诊。结论:AS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骶髂部CT扫描结合HLA-B27结果可以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优劣,分析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01/2007~12收治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4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包括手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方法有空心加压螺纹钉、DHS和Gamma钉等)及牵引术治疗,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结果:牵引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72.7%,手术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87.8%,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牵引治疗的患者。结论:年龄不应作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的主要条件,在重要脏器无失代偿情况下,手术应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牵引治疗仅适用于术前制动、复位、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行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86例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单纯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为(168.5±34.1)min/(339.4±43.2)mL以及(5.2±0.5)月,与对照组(162.6±33.2)min/(343.5±42.6)mL以及(6.1±0.6)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70%/79.07%,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5%/16.28%,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有效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CT和MRI问世隐匿性颅内血肿逐步被认识[1~3].它不同于轻型脑外伤和脑震荡,也不同于其他常见类型的显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轻型脑外伤和脑震荡伤后有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而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没有确定的颅内器质性改变,头颅CT检查通常没有阳性发现;显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伤后可出现由颅内血肿所引起的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局灶症状和或脑疝症状以及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检查均可检出颅内血肿,而隐匿性颅内血肿则界于上述二者之间即:伤后临床病情稳定无明显症状,且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但CT检查可发现颅内血肿.近年来隐匿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是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其诊断与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方法:18例病人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钢板内固定。结果:经1 a以上观察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畸形纠正无丢失。结论: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加彻底清除病灶,同期内固定能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袋泡剂是将药料经粉碎处理后装于特制的滤纸袋中.服用前浸入沸水中10~15min,即可服用药汁。具有吸收快、显效迅速、体积小、服用方便、利于贮藏和便于携带等优点。其工艺流程为:中药饮片一打碎一过筛一焙烘一混合一分剂量一包装。本文就其中干燥条件的选择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含量测定、水分测定及水浸出物测定三个方面加以比较,选择出薄荷制成单味袋泡剂颗粒的最佳干燥条件,并通过方差分斫说明烘干条件对水分、浸出率及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25例DTIH患者,伤后30 min~6 h完成首次CT扫描,1~10 d复查CT.结果:25例患者,复查CT发现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4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如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这对于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