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叫石膏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急险。1987年6月~1991年8月收治2例,分别在脊柱骨折复位及髋关节病变手术行石膏固定后诱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诊断要点1.1临床表现 上皮样骨囊肿最好发生于指(趾)骨末节骨质内, Lerner[1]综述83例病人, 84个囊肿,有 79个发生在末节指(趾)骨内。左手较右手多见,特别是左手中指最多,解释为左手对感觉耐受性强及受伤机会较右手多。亦可见于头颅。本组有2例分别发生于胫骨及掌骨,罕见。发病年龄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指(趾)骨内上皮样骨囊肿的发病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多见于25~50岁的体力劳动者,男女之比约2:1。颅骨内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病程长短不一,可由几个月至30年。一般病程较长,进行缓慢…  相似文献   
3.
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应用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治疗作用。方法11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损伤部位为T3—T9;损伤类型为脱位5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脱位2例.压缩骨折1例。在行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的同时,采取经后人路环行减压、植骨术。以达到彻底椎管减压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11例获得随访,时间4—29个月,平均蚧月,按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4例,无恢复者7例。结论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配合后路环行减压、植骨对胸椎骨折脱位具有较好的疗效。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6例完全性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2~27(15.56±3.79)个月。术前侧凸 Cobb 角为32°~45°(38.35°±3.44°),Bending 位侧凸26°~72°(53.26°±7.28°)。结果手术时间145~210(185±25)min,术中出血量220~580(375±58)ml,输血量300~480(450±38)ml;固定节段4~6(5.12±0.75)个椎体。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3~26(18.5±3.2)个月。术后患儿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线片示侧凸 Cobb 角9°~15°(12.26°±2.06°),平均矫正率68.4%;末次随访时侧凸 Cobb 角12°~20°(17°±1.56°),丢失约5°,平均矫正率55.3%。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幼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是否与姜黄素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相关。方法原代培养家兔膝关节软骨细胞;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hodamine-123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Ψm);ATP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生成;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PARγ、细胞色素C、Bax及Bcl-2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PARγmRNA含量;DNA-binding法检测PPARγ活性。结果 AGEs(200 mg·L-1)可明显诱导兔软骨细胞凋亡,同时线粒体跨膜电位(△Ψm)降低、ATP生成减少,caspase-3活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ax/Bcl-2的比值增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抑制剂环孢霉素A(Cs A,100 nmol·L-1)可以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细胞凋亡;PPARγ特异性激动剂吡格列酮及姜黄素均可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 10μmol·L-1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拮抗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同时,姜黄素可以明显上调AGEs诱导的PPARγ活性的降低,并伴随PPARγ相应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姜黄素通过上调PPARγ,有效地保护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手术疗效。方法:对21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在局麻下行肱骨外上的伸肌总腱切断剥离术,切口深度以不损伤关节囊为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时间2~10年,结果除16例自觉肘外不适或微痛外,余全无任何特殊不适,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肱骨外上髁炎行肱骨外上处伸肌总腱切断剥离术,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掌指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郭士方掌指骨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疾病,可致患处肿痛与功能障碍。国外1964年Roth[1]从各国文献中搜集55例加以报道,国内至今报告较少。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报道如下,并...  相似文献   
8.
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使用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2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9例,C2型15例,C3型4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肱三头肌舌形瓣15例,尺骨鹰嘴截骨13例(包括伴同侧鹰嘴骨折1例).手术先行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细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粉碎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按骨折情况选用型号大小相吻合的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桡侧柱后方,以塑形良好的1/3管型钢板固定肱骨尺侧柱的内缘,这样就在二个互成90°的平面上分别固定了肱骨髁的内外侧柱.[结果]本组随访8~33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23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有1例骨化性肌炎形成,4例关节间隙狭窄,无骨不愈合及尺神经损伤病例,优良率82.1%.[结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切开复位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均强于其他固定方式,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活动和防止粘连,能有效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2岁,已婚,兰州市郊农民。腰腿疼痛,跛行1年余,双下肢不全瘫痪,二便障碍半月入院.查体:强迫侧卧体位.腰椎向后反张,凸向右侧.无主动活动度,被动屈伸.平卧则会阴区及双下肢疼痛加剧。L_(3-4)、L_(4-5)椎间隙两侧均有压痛及射痛。会阴区、双下肢后侧痛觉缺失。双小腿肌肉萎缩。膝关节屈伸肌力:左Ⅱ~Ⅳ级,右Ⅰ~Ⅱ级,左足屈伸,内外翻及左拇屈伸肌力Ⅰ~Ⅱ级;右足除内翻肌力Ⅰ级外,其余为0级,双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膝反射亢进,双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X片:腰椎反张有凸,L_(3-4.5)椎体骨质增生.左侧椎间隙狭窄,小闰节突退变,腰椎骶化。CT片:L_(3-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钙化。L_5左侧  相似文献   
10.
AO微型钢板在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74例77指指骨骨折,采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作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术后70指伤口I期愈合,7指伤口发生裂开或部分皮肤坏死,其中5指钢板外露,而行皮瓣修复。术后70例72指获得随访,4例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均全部愈合。按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6指(77.8%),良6指(8.3%),可2指(2.8%),差8指(11.1%),总优良率为86.1%。结论 AO微型钢板在治疗指骨骨折中疗效显著,但钢板强度不足,其潜在断裂的可能性是其最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