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适应证及评估其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其中中后外侧突出型82例,中央突出型2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78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采用椎间盘镜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等减压步骤.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依据Machnab标准:优62例、良3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87.7%,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椎体滑脱.结论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6例经过6~26个月随访,22例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可生活自理,3例需借助行器行走,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手、足腱鞘结核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手、足部的腱鞘结核的临床特点,腱鞘肿物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6例手、腕、足踝部的核性腱鞘炎患者采用手术、抗结核药物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误诊原因和诊治要点。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术后随访1~6年,5例效果满意,1例因复发2次导致功能部分受限。结论结核性腱鞘炎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同时进行分析。及时的病灶清除术、加上系统的抗结核药物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化锶(89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26名随机分为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组及89SrCl2单项治疗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反应情况、骨转移灶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镇痛效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中,有效率为23.81%,显效率61.90%,无效率14.29%;单项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12.70%,显效率58.73%,无效率28.57%,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转移性骨肿瘤骨转移灶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和单项治疗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锶(89SrCl2)与99锝-二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具有明显的效果,也可消退部分转移病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优于89SrCl2单项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差别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值都较低,同时研究组脊髓损伤恢复较好。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5例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椎间隙感染,采用二次开放手术清除局部脓肿,局部放置抗生素治疗,椎间融合器B-twin不取出。结果患者3~5个月后感染症状消失,临床检验学指标正常、影像学检查脓肿消失,痊愈。结论后路腰椎间盘镜融合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原因可能有术中污染、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等,腰腿痛症状多很明显,早期二次开放手术治疗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手、足部的腱鞘结核的临床特点,腱鞘肿物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6例手、腕、足踝部的核性腱鞘炎患者采用手术、抗结核药物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误诊原因和诊治要点。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术后随访1~6年,5例效果满意,1例因复发2次导致功能部分受限。结论结核性腱鞘炎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同时进行分析。及时的病灶清除术、加上系统的抗结核药物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病人32例,41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57~78岁,胸椎18个,腰椎22个,在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结果 32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1例,随访2~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有效缓解疼痛和稳定椎体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