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目的探索不同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substance,EDLS)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行低通量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液ET和EDLS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EDL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FHD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由(74.58±11.09)pg/ml升高至(89.97±26.09)pg/ml,而血清EDLS由(246.59±25.73)pg/ml降至(211.96±25.01)pg/ml,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FHD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由(75.27±17.58)pg/ml升高至(80.70±23.83)pg/ml,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DLS由(250.92±28.71)pg/ml降至(212.56±27.40)p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由(76.66±17.53)pg/ml降至(68.69±17.48)pg/ml,血清EDLS由(251.17±23.13)pg/ml降至(210.65±20.60)pg/ml,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ET水平在LFHD组和HFHD组升高,而在HDF组下降,其变化程度较L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EDLS均有明显下降,但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透析模式均可有效降低血清EDLS,HDF可明显降低血浆E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情况下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IgA—N患者分为3组:肾病组(24例)、肾炎组(20例)和肾衰组(1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IgA-N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肾病组[(368.2±84.4)pg/ml]和肾衰组[(497.7±120.7)pg/ml]较对照组[(163.9±42.2)pg/ml]和肾炎组[(196.3±61.8)pg/ml]显著升高(P〈0.05),而肾衰组明显高于肾病组和肾炎组(P〈0.05),肾病组明显高于肾炎组(P〈0.05)。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TNF—α、hs—CRP、血肌酐、24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有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IgA肾病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IL-18与IgA肾病的进展和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和非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水平,探讨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ESRD患者60例,分为3组:肾衰非透析组(18例)、血液透析组(22例)和腹膜透析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TNF-α和hs-CRP,同时常规测定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1)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在肾衰非透析组[(9.95±2.65)mg/L]、血液透析组[(10.52±4.77)mg/L]和腹膜透析组[(10.90±2.55)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60±1.47)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NF-α(r=0.539)、hs-CRP(r=0.406)、SCr(r=0.340)呈正相关(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807,P〈0.01)。结论在终末期。肾脏病,无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还是非透析患者,其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TNF-α、CRP、GFR等因素有关。抵抗素可能对ESRD患者的亚临床炎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即可出现,某些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在慢性肾脏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抵抗可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肾脏病的进展,临床上需要于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的变化及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的CRF患者60例,分为肾功能衰竭非透析组(肾衰组)18例、血透组22例、腹透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usA方法 检测血清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常规实验室方法 检测血清白蛋白(ALB)、TC、TG和血肌酐(SCr),根据简化的肾病饮食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CRF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肾衰组[(497.7±120.7)ns/L]、血透组[(538,1 ±113.2)ns/L]、腹透组[(565.7±122.1)ng/L]均较正常对照组[(163.9±42.2)ng/L]显著升高(均P<0.01),而腹透组明显高于肾衰组(P<0.05),血透组和肾衰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TNF-α、hs.CRP、SCr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6、0.436、0.367,均P<0.01),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515,P<0.05).结论 CRF患者无论透析还是非透析,其血清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TNF-α、CRP、GFR等因素有关.因此IL-18可能是CRF患者亚临床炎症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早期慢性肾脏病(GFR≥60ml/min)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排泄量、血脂、肾功能水平,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42例,分为2组:肾病综合征组(19例)和非肾病综合征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测定血肌酐、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脂和24h尿蛋白量,按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肾病综合征组[(21.9±11.3)mg/L]和非肾病综合征组[(11.0±7.0)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5,6±3.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肾病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血清总蛋白(r=-n5680)、白蛋白(r=-0.6241)、BMI(r=-0.4083)呈负相关,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6154)(P〈0.01)。结论在早期慢性肾脏病,尤其是大量蛋白尿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量及BMI有关。血清脂联素升高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重度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动脉端和静脉端途径输血对透析器凝血的影响。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重度贫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是:利用加压输液袋在透析器后端的静脉管路静脉壶输血,直接在透析器前端的动脉管路输液口输血,2种方法各进行60例次,观察比较2种方法透析器外观凝血及透析器血室容量下降率。结果与常规在动脉端输血比较,利用加压输液袋在体外循环静脉端输血,透析器外观凝血和透析器血室容量下降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重度贫血患者,利用加压输液袋在体外循环静脉端输血,降低了透析器凝血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更好地保证了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抵抗素(R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CK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选择CKD患者104例,分为肾病组、肾炎组、肾衰非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另设健康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①CKD患者血清ADPN水平在肾病组[(22.40±6.02)mg/L]、肾炎组[(12.41±4.01)mg/L]、肾衰非透析组[(15.88±4.94)mg/L]、腹膜透析组[(14.55±3.51)mg/L]和血液透析组[(14.26±4.54)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95±2.19)mg/L]相比,P&lt;0.01),并以肾病组升高为著;②患者的血清Res水平在肾衰非透析组[(9.95±2.65)μg/L]、腹膜透析组[(10.9±2.55)μg/L]和血液透析组[(10.52±4.77)μ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60±1.47)μg/L]和肾病组[(5.80±2.16)μg/L]、肾炎组[(5.57±1.24)μg/L]患者相比,P〈0.01);③cKD患者的血清ADPN水平与Res、尿蛋白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O.01);血清Res水平与TNF一α、hs-CRP、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患者的血清ADPN、Res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尿蛋白量、炎性因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因素有关。ADPN和Res在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