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术前2h应用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妇女中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术前2h给予病人300mg普瑞巴林(P组)、900mg加巴喷丁(G组)及安慰剂(C组),每组30例。术后4h常规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镇痛,当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3时实施曲马多补救镇痛。记录术后24h各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曲马多使用次数、用量及相关副作用,行术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P组及G组麻醉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P组术后1、2h静息VAS评分,术后1、2、4h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及G组(P<0.05)。G组术后1、2、6h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组术后1、2h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P组与G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曲马多补救镇痛人数明显少于C组,且P组少于G组(P<0.05),曲马多剂量也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h头晕的发生率相似(P>0.05),但G组患者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及C组(P<0.05)。P组及G组患者术后24h总体满意度评价"非常好"的百分率明显高于C组,P组高于G组(P<0.05)。结论: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前2h口服给予普瑞巴林300mg,与给予900mg加巴喷丁和安慰剂相比,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显著减少,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烧伤后常见血小板数量异常和功能障碍,严重烧伤后凝血系统显著激活.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增强,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常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本试验观察了异丙酚麻醉对烧伤患者血小板活化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深静脉穿刺仍以盲穿为主要方法.深静脉穿刺误穿动脉未及时发现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或因无法判断是否穿刺针进入的是动脉或静脉而反复多次误穿动脉, 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于死亡时有报道[2],但如何安全、可靠、快捷地判断出是否误穿动脉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仍然是主要的麻醉方法;但其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一直是麻醉医师关心的课题之一。为此,本文总结和回顾了我院近期100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的麻醉过程,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仁  王鹏宇  何杰  郦正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65-2966
目的比较采用新型喉上通气装置与标准I型喉罩通气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在手术麻醉中分别采用新型喉上通气装置(SLIPA)和标准I型喉罩通气,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喉罩放置成功率、麻醉前后的咽喉出血、疼痛和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喉罩放置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喉出血、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SLIPA,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轻、并发症少和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曲吗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不同给药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牧  兰依军  郦正阳 《浙江医学》2001,23(4):221-222
曲吗多用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 ,临床上多采用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模式 ,而我们采用增大的负荷剂量 PCA的给药模式。本文旨在观察这两种给药模式的镇痛效果 ,为临床选择术后镇痛方法提供依据。1.一般资料选择73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 ,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 ,镇痛药液均为0.5%曲吗多 0.15 %布比卡因。根据给药模式不同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Ⅰ组35例 ,其中男13例、女22例 ;年龄(46.3±10.2)岁 ;体重 (64.4±8.4)kg。Ⅱ组38例 ,其中男15例 ,女23例 ;年…  相似文献   
7.
氟马西尼(Flumazehi)是特异性的苯二氮(艹卓 )类拮抗剂,临床多用于治疗苯二氮(艹卓)类中毒和全麻术后催醒,而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硬)加全麻的催醒少见报道.我们在连硬加咪唑安定静脉复合全麻催醒过程中使用了氟马西尼,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变化、催醒效果及催醒后副作用等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前臂及手手术可选择臂丛神经(腋路)阻滞麻醉,临床用于臂丛神经(腋路)阻滞麻醉常规用1%利多卡因,常出现阻滞不全、桡侧效果不佳,需要添加辅助药,或者联合肌间沟阻滞甚至于改全麻。作者于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用碳酸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臂丛神经(腋路)阻滞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七氟烷全麻患儿120例,根据年龄分为1~2岁、3~5岁及6~12岁,每组各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1组、B2组、B3组,n=20)和对照组(C1组、C2组和C3组,n=20)。患儿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后B组静注布托啡诺30μg/kg,C组静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出PACU(T5)时点血流动力学、呼吸变化,记录躁动程度及发生率、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4h及8h 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B组患儿T2~T5时点的SBP、DBP显著下降(P<0.05),T1-4时点HR显著下降(P<0.05);与C组相比,B组患儿T1-5时点SBP显著下降(P<0.05)。与C组相比,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B2组、B3组术后重度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但B1组、B2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B1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B组患儿术后4h镇静评分较C组显著增加(P<0.05),且术后嗜睡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30μg/kg布托啡诺能安全、有效治疗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不延长6~12岁患儿苏醒时间和3~12岁患儿PACU停留时间,但增加术后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特点为气道炎症,包括粘液高分泌、纤毛功能失调,下呼吸道水肿、气流受限、气体交换异常等。为尽可能维护此类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从2002年起对此类患者的麻醉方法和药品的选择进行了改良,实施了全凭静脉全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