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治疗1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4次皮下注射,治疗2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的血色素、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铁蛋白变化,记录输血次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输血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在治疗后期及输血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剂量、早治疗的前提下,分多次给药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病毒唑,液体疗法及口服肯特令、肠复康等治疗。治疗组42例予喜炎平,液体疗法及口服肯特令、肠复康等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结果喜炎平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湿剂有效减少婴儿湿疹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面部湿疹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保湿剂涂于患处后5min后再外涂地奈德乳膏,待皮损痊愈后仅使用保湿剂维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外用地奈德乳膏,皮损痊愈后停药;两组疗程均不超过10d.治疗后第3、7、10d进行疗效评估及痊愈后4周内观察复发情况,并比较两组间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6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两组均在10d内痊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奈德乳膏联合保湿剂使用比单用地奈德乳膏外搽能明显减少婴儿面部湿疹的复发率,对治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5.
郑瑞庆  曾令文 《江西医药》2011,46(12):1096-1097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和爱全乐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单用爱全乐;治疗组32例,联合爱全乐、普米克令舒。观察2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普米克令舒和爱全乐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乳糖饮食联合维生素B1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住院的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患儿135例,消除样本选择误差,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及维生素B1肌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母乳或普通奶粉喂养,进行相关的治疗观察。结果: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去乳糖饮食及维生素B1治疗有效率91.45%,对照组有效率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去乳糖饮食联合维生素B1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疗效显著。所以对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常规做大便乳糖测定,对治疗有指导意义。醋酸铅法粪便乳糖测定法系非创伤性检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便宜,尤其适应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患者中的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消化功能紊乱各30例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细菌性肠炎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疗法和地塞米松(DEM)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120例随机分为MP组和DEM组,每组60例,MP组用大剂量MP冲击法,20mg/(kg·d),使用3~5d,后改为1~2mg/(kg·d),缓解后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疗程共1~2个月。DEM组用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每天3~6次,3d后改为每天1~2次,共用5~7d,缓解后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疗程共1-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的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MP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的时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缩短,P〈0.05;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MP冲击疗法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优于DEM疗法。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血清反应蛋白,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测定CRP。我们采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直接从儿童指端采取全血作CRP检测,较采用静脉血检测简单、方便。本文探讨测定外周血CRP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