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0例老年血栓性疾病非急性梗塞期患者随机应用TP或ASA,结果表明,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0.5μmol,2.0μmolADP诱导的血小板Ptmax、抑制AT-Ⅲ活性及降低纤维蛋自原含量方面,TP的作用优于ASA.在抑制2.78μmol,5.56μmolAdr诱导的血小板Ptmax和降低全血还原粘度方面,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郑杭玲 《心电学杂志》1997,16(3):182-185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56年3月至1981年5月26年间共收治65岁以上患者1055例,其中男性827例,女性228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65~69岁组527例,70~74岁组297例,75~79岁组148例,80~84岁组59例,85~89岁组22例,90岁以上2例。1055例住院病例中,以呼吸、心血管、消化系、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多见;以住院时主要疾病统计,患1~2种疾病的占44%,3~4种疾病的占49%,5~8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肽 ,具强力的血管收缩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1] 。心钠素 (atrialnatriureticfactor .ANF)除具快速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以及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外 ,尚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阻力 ,增加缺血区的血流灌注[2 ] 。本文检测各类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ET、ANF水平 ,并探讨两者与病情发展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 ,体检、X线、ECG ,部分病人还行冠脉造影或PTCA ,均符合WHO冠心病标准 ,年…  相似文献   
5.
对80例老年血栓性疾病非急性梗塞期患者随机应用TP或ASA,结果表明,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0.5μmol,2.0μmolADP诱导的血小板Ptmax、抑制AT-Ⅲ活性及降低纤维蛋自原含量方面,TP的作用优于ASA.在抑制2.78μmol,5.56μmolAdr诱导的血小板Ptmax和降低全血还原粘度方面,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6.
西洛他唑对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杭玲  吴天凤  吴金彦 《浙江医学》2000,22(12):715-717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在治疗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中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选择西洛他唑或阿期匹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西洛他唑对0.5、2.0μmo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期匹林,对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两者相似 。且西洛他唑治疗者血甘油三酯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 西洛他唑更适用于有明显动脉硬化、有血栓形成倾向,且血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后期 ,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晚期预后 ,使住院死亡率降至10 %~12 %以来 ,静脉内溶栓法已逐步成为AMI的急诊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但其长期的随访尚少有报道[1,2]。我们对本院近年来治疗的39例AMI按其急诊治疗的不同分为溶栓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 ,进行随访研究。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溶栓治疗组14例中男13例 ,女1例。年龄46~75岁 ,平均62.6岁。其中下壁梗塞6例、前壁梗塞3例、前壁 +下壁梗塞2例、前间壁 +下壁梗塞2例、前间壁梗塞1例。急性期进…  相似文献   
8.
严静  郑杭玲 《浙江医学》1996,18(6):350-351
急性心肌梗死(AMI)若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其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常见不典型表现者,尤其是老年病人,从而易导致误诊与漏诊,延误治疗,我们遇到119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方式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应用24 小时血压监测仪测定45 例老年半球梗塞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并与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昼夜收缩压相对差小于对照组( P< 0 .05) ,原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的昼夜收缩压相对差( P< 0 .01) ,昼夜收缩压百分率( P< 0 .05) ,昼夜舒张压相对差( P〈0 .05) 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提示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血压昼夜变化仍有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