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植入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术后随访6~18个月,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脊髓功能恢复良好,颈椎活动度良好,无假体下沉、偏移及假体周围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保留了患者颈椎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外科综合治疗措施,以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35例患者在合理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抗感染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溃疡采取有针对性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清创后愈合,8例截趾,2例行皮瓣移植,3例行截肢术后愈合,1例术后第4天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针对各级糖尿病足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体间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技术治疗52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痛VAS和JOA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随访腰椎滑移程度术前与术后3、12个月比较有显著变化(P<0.05),滑脱复位满意;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及腰椎CT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拔钉、断裂.结论 改良TLIF联合术中椎间隙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和总结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6例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内固定,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结果,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2.3%。结论腓骨远端爪型支持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PFNA-Ⅱ治疗老年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FNA-Ⅱ对33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24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断钉、股骨头切割、主钉远端股骨干骨折等;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到87.9%。结论 PFNA-Ⅱ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63例C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JOA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7.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61%。JOA评分术前8.51分,术后14.20分,两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3,P=0.00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可有效地用于CSM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各28例,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3个月.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疼痛轻,直腿抬高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12月1日,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CBM、万方、Google学术、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ACCF和ACDF治疗CSM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3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涉及1 012例CSM患者,其中446例接受ACCF手术治疗,566例接受ACDF手术治疗。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融合率、手术前后JOA评分相比P均〉0.05。ACDF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CCF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CCF组(P〈0.05)。结论 ACCF与ACDF治疗CSM的疗效相似,但ACDF的安全性明显优于ACCF。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根据Vancouver分型,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钢缆固定、接骨板和钢缆组合应用、长柄股骨假体翻修等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9个月,平均随访37个月;12例患者均在3~8个月(平均5.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85分(76~93分)。结论:根据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不同Vancouver分型,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它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椎间关节增生内聚、黄韧带增厚等多种原因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狭小引起马尾神经或出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下肢或马鞍区麻木感等,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效果差,通常需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是充分有效的减压.传统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为全椎板切除扩大减压,该术式对脊柱后部的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破坏较大,但操作简便,暴露术野良好,且学习曲线短,目前大多仍使用此法.随着对腰椎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微创部分切除减压的术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