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郎九立 《临床荟萃》2006,21(7):F0002-F0002,F0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凶险,病死率高,医生对此病警惕性很高。因AMI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心电图(ECG)表现的某些特征在其他病患也可具备,故也易将具有异常ECG改变的某些疾患误诊为AMI。收集我院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根据ECG初步诊断时误诊为AMI的30例患者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弛缓心肌,主张用口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不能缓解患者心衰症状时.加用利尿剂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以“劳累后心前区闷痛1年”为主诉人院。胸痛发作均在快步行走或上楼梯时发作,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3—5min后可缓解,伴心慌、胸闷,多次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扩冠、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肾脏疾患,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关系,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展的预测因子,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血尿酸升高的机制: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受抑制而致尿酸的分泌减少,均可致血尿酸升高。②高尿酸血症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尿酸的生成伴随着许多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后者可造成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血尿酸亦可通过升高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过氧化,导致盐依赖性高血压,加重。肾功能损害,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同时血尿酸及其结晶亦可直接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住本院的急性A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组(瑞替普酶)52例,B组(尿激酶)54例,观察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严重出血并发症率及18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再通率高于B组,A组死亡率低于B组,A组严重出血并发症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80d时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溶栓治疗中使用瑞替普酶近期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即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无论是于溶栓时间窗内采用溶栓治疗亦或行急诊PCI治疗,都要求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水平有效灌注.但溶栓再通成功率仪为50%-60%.若溶栓后2小时血管未再通,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并心衰或出现心源性休克早期表现,其时补救性PCI治疗即显示出挽救病患重要作用.其大部分预后均良好,但亦不乏令人失望病例,现介绍一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使用脂必泰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相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郎九立  赵维龙 《当代医学》2011,17(15):63-64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联合比索洛尔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中的疗效。方法 61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早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地奥心血康+比索洛尔),对照组(单纯服用比索洛尔),疗程1个月,观察服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目及服药前后不良反应。结果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目比较,联合用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联合比索洛尔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中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比索洛尔,且无明显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衰等不良反应,表明地奥心血康联合比索洛尔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中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9岁,因突发呼吸困难5h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自服倍他乐克治疗,血压控制在140~150/8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史。入院前10天因左足踝部扭伤,一直在家卧床休息。入院体检:血压95/60mmHg(1kPa=7.5mm/1Hg),体温36.0℃,呼吸367次/min,神志清,呼吸急促,端坐位。口唇稍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哮鸣音和湿罗音。心律齐,心率11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无触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左足踝部肿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本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分析影响其正确用药的原因。[方法]总结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2000年至2003年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内抗血小板药、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和其他药物用药情况。[结果]108例(93.1%)患者常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存在主要问题是部分患者用量偏低;75例(64.7%)患者服用ACEI;82例(70.7%)患者常规1:7服β-受体阻滞剂,心率达标率为39%;只有39例(33.6%)患者坚持服用调脂药;26例患者无症状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24例患者长期口服钙通道阻滞剂(CCB)。[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较好,存在主要问题是用量低,主要原因是随诊不够;影响ACEI使用率主要因为咳嗽等副作用,其次存在医师的认识问题;影响调脂药物的使用率和用量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