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老年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舒肝解郁胶囊0.72 g,bid;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片 20 mg,qd。疗程均为6周。于基线及治疗第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定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至研究终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0%,64.3%(P>0.05);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治疗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末两组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治疗组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缺血性抑郁症疗效与西酞普兰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酞普兰,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糖代谢的状况,以及AD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60例AD患者[AD组,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又分为轻度AD组(27分>MMSE评分≥16分)34例和中重度AD组(MMSE评分<16分)26例]及30名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A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52.30)、OGTT的餐后2 h血糖(F=10.31)、糖耐量减退(IGT)的发生率(χ2=10.8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比较,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3.95)、OGTT的餐后2 h血糖(F=6.87)、IGT的发生率(χ2=4.54)均显著高于轻度AD组(P均<0.05)。结论:AD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与AD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赛庚定治疗利培酮所致血清催乳素升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新的研究发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利培酮有明显的刺激下丘脑分泌血清催乳素(PRL)的作用,小剂量时也是如此[1].高PRL血症可导致溢乳、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性欲下降等症状[1].这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自卑,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的依从性,从而使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硫化脱氢表雄酮(DHEAS)、皮质醇水平及认知功能变化,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DHEAS明显升高,HAMD、CGI评分及血清皮质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WCST评分及MoC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提高血清DHEAS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访2年期间认知功能进展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3例老年T2DM患者进行随访2年,期间失访4例,获得随访的189例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用药方法及血糖控制情况分组比较随访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LDL、HDL、TG]、认知功能量表测评结果的差值。结果新诊断、<1年、1~5年、>5年的4组患者随访前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程延长,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除HbA1C外,4组患者随访前后其余7项临床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两组患者随访前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临床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控制或控制不良的两组患者随访前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控制不良组高于血糖控制组;除FPG外,随访前后其余7项临床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访2年期间,包含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等有利于避免或减少老年T2DM患者出现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利哌酮组,47例,剂量3~12 mg.d-1)和对照组(利培酮组,45例,剂量1~6 mg.d-1),观察12 wk。于基线、治疗wk 8、wk 12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药物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MSQ)以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临床评定,并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等。结果至研究终点,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似(64%vs.60%,P>0.05)。2组在治疗wk 8、wk 12末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PSP总分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在治疗wk 12末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wk 8末有下降(P<0.05)、PSP总分有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研究组药物治疗满意度更好(72%vs.51%,P<0.05)。结论帕利哌酮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19岁,因少眠、猜疑、乱语、发脾气、行为紊乱1个月,于2008年10月17日诊断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 给予阿立哌唑(商品名:安律凡)治疗.起始量5 mg/d,3 d后加至10 mg/d,用药第5天即2008年10月22日,患者出现颜面、躯干、四肢遍布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4岁,务农,已婚.患者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不开心、话比平时明显减少、干什么事都没兴趣、不愿意干活、睡眠少、早醒等.经人介绍在当地药店自行购买舒必利片(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g/片)口服,15 d内逐渐加量至0.6 g/d,因仍然感到没兴趣、不愿意干活、睡眠减少明显加重等,于2010年8月2 日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沙西泮与地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伴焦虑情绪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酒精依赖综合征伴焦虑情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脱落3例,每组完成试验40例。治疗组应用奥沙西泮15~30 mg,tid治疗,对照组应用地西泮2.5~10 mg,tid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77.5%,37.5%;对照组分别为85.0%,40.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8 5,P>0.05);两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 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末HAMA及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HAMA及SAS评分于治疗4,6周末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相比,治疗2,4,6周末HAMA及S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 6,P<0.05)。结论奥沙西泮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伴焦虑情绪患者的疗效与地西泮相当,但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评分较前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2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较阿米替林组评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米替林(P<0.01)。结论西酞普兰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而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